会员注册 | 二级域名申请 | 我能做什么? | 网站说明书 | 协议书下载 | 广告预定 | 企业邮局 | 标准库 | 关于我们
免费法律咨询
首页 企业目录 产品目录 求购信息 二手设备 备品备件 行业资讯 行业论文 行业标准 技术专利 企业管理 行业书库 人才招聘 专家介绍 技术交流 友情链接 我的交易区
技术交流首页 | 登录 | 用户注册 | 今日新帖 | 搜索 | 我的收藏夹 | 插件: 万年历 | 杭州公交线路查询
您当前的位置: 气体分离设备商务网 → 技术交流 --> 论文专区(行业优秀论文推荐欣赏)--> 制氢技术
论文专区帖子搜索:
类型标题发布人发表时间
高压环境下液氧/氢的气-液平衡及其物理属性研究
在考虑氢气溶解的条件下,运用SRK 状态方程计算了液氧/氢在超临界环境下达到气-液平衡时氢氧组分在各相中的摩尔分数以及液氧的蒸发热随液氧表面温度的变化;根据气-液平衡时各组分在各相中的摩尔分数,以甲烷为参比态气体,运用扩展对比状态理论(ECST)计算了气相及液相氢氧混合物的PVT 属性、粘性及导热系数。结果表明,在高压环境下,有一部分氢气溶解于液氧中,且随着温度和压强的增加其溶解度增大;若考虑氢气溶解,则氢氧混合物的临界温度低于氧的临界温度且随环境压强的增加而减小,这时液氧的蒸发热小于其蒸发潜热,也小于不考虑氢气溶解所得蒸发热。当氢氧混合物达到气液平衡状态时,液相混合物的粘性及导热系数随温度升
www_xyj2011/9/4
CH4-H2-O2-Ar层流预混火焰化学反应动力学模拟
本文首先利用实验测量的甲烷-氢气-空气层流火焰速率验证了GRI 3.0 化学反应机理对于计算低掺氢比(掺氢比小于40%)甲烷/氢气混合燃料燃烧过程的适应性,然后利用Chemkin 4.0 层流预混火焰模型和GRI 3.0 机理计算了掺氢比为0%-40% CH4-H2-O2-Ar 低压层流预混火焰,得到了火焰主要产物、自由基和中间产物的摩尔分数分布曲线,分析了掺混氢气对甲烷燃烧化学反应过程的影响,并评价了掺氢对于降低甲烷燃烧有害排放物的潜力。结果表明:GRI 3.0 机理适应于计算低掺氢比甲烷/氢气混合燃料燃烧化学反应过程。甲烷掺氢后H 摩尔分数大幅增加,O 摩尔分数基本不变,OH 摩尔分数略有
www_xyj2011/9/4
丙烷-氢气-空气预混层流燃烧特性研究
利用高速纹影摄像法和球型发展火焰研究了常温常压下丙烷-氢气-空气预混层流燃烧特性,获得了不同氢气体积分数(0,20%,40%,60%,80%,100% )和当量比(0.6~1.6)下混合气的层流燃烧速率、火焰厚度、Markstein 数、及当量比为0.6~1.0 时混合气的Zeldovich 数和全局Lewis 数。分析了氢气比例和当量比对层流燃烧速率和火焰前锋面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氢气比例的提高,层流燃烧速率增加,层流燃烧速率的最大值向浓混合气一侧偏移,火焰厚度降低;当氢气百分数小于60 时,随着当量比的增加,Markstein 数降低,当氢气百分数大于60 时,随着当量比的增加,
www_xyj2011/9/4
基于CaSO4载氧体化学链燃烧燃料反应器数值模拟
二氧化碳(CO2)是对全球升温贡献百分比最大的温室气体, 燃烧过程中减排CO2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化学链置换燃烧(CLC)可在没有额外能耗的前提下,将CO2从燃烧产物中分离出来,是一种崭新的洁净燃烧方式。目前国内外关于CLC模型的相关文献基本没有报道,本文基于欧拉多相流和化学动力学基础,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首次建立了CLC燃料反应器(CaSO4和H2)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并针对反应温度对化学链燃烧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化学链燃烧的重要参数。随着温度的升高,氢气的转化率有了极大的提高。
www_xyj2011/9/4
氢气/空气预混合微尺度催化燃烧的数值模拟
通过耦合专用软件FLUENT 和CHEMKIN 对氢气和空气的预混合气体在微型管道内的催化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讨论了不同反应模型的燃烧特性以及预混合气体入口速度、当量比Φ和管径对催化燃烧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表面催化反应对空间气相反应有抑制作用;入口速度、当量比Φ和管径对氢气的催化燃烧过程有重要的影响。
www_xyj2011/9/4
微细腔内CO2对CH4/H2O重整反应特性研究
本文重点研究采用镍基催化剂下表面反应,在一定水碳比下,CO2 含量的变化以及在固定的CH4/H2O/CO2 比例下催化壁面温度,质量流量对微细腔内甲烷重整反应的影响。CO2 含量增加降低水蒸汽的消耗,在低温条件下蒸汽转化率和氢气产量降低,在高温条件下,由于CO2 与CH4 反应产生 CO 和H2,使氢气含量增加但水蒸汽转化率降低。在CH4/H2O/CO2=1/0.25/0.125 的条件下,低温下 CH4 和CO2 反应主要产生CO 和水蒸汽,而高温下主要产生CO 和H2。
www_xyj2011/9/4
甲醇裂解气对点燃式发动机性能影响研究
以一台点火式电控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余热制氢装置,研究了甲醇裂解气对点火式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裂解气的稀燃范围十分宽泛,可实现稀薄燃烧;通过稀燃可使NOX排放较原汽油机降低90%,CO几乎接近零排放,而HC排放接近汽油。同时,稀燃也使裂解气发动机在保持原汽油机动力性的条件下,获得了较好的燃料经济性,容积替换比最小可以达到了1.48。该方法为实现甲醇高效清洁燃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www_xyj2011/9/4
稀释氢气自燃及起升火焰稳定机理研究
本文对氢气氮气以1:3 混合的氢氮混合气在可控活化热氛围中的自燃及喷射火焰进行了模拟。计算了不同温度,不同喷射速度下,燃料自燃延迟时间,自然点位置,以及起升高度。并在各结果曲线上都找到了一个转折点,定义为临界温度,并从临界温度的角度分析了氢氮混合气自燃及起升火焰稳定机理。
www_xyj2011/9/4
合成气预混燃烧回火特性的实验研究
稀态预混燃烧技术可以兼顾NOx 和CO 的排放指标,已经成为各大燃气轮机公司大力研发的重点之一。将稀态燃料预混技术用于富氢合成气燃烧还需要解决热声振荡、回火、自动点火和贫态吹熄等技术难题。本文通过实验,测试和分析了各种组分模拟合成气在不同结构模型燃烧室中的回火特性,观测到在模拟合成气热值相同时,氢气含量越高,临界回火当量比越小,越容易回火。喷嘴结构的改变对回火特性有明显影响,完全回火发生时在动态压力的时域和频域上都有对应的特征。可以看出热声振荡越强烈,回火临界当量比越小,越容易回火,可以说热声振荡促进了回火。根据丕雷数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分析,可以看出热声振荡使得回火数据点比较散乱,基本
www_xyj2011/9/4
微尺度正丁烷催化反应的实验研究
本文研究了在微尺度铂表面催化情况下的正丁烷热解特性以及正丁烷/氧气预混气的燃烧特性。利用气相色谱测量了产物其中的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铂表面催化剂对于微尺度正丁烷的催化热解没有明显的作用;在燃烧时,铂表面催化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了正丁烷的低温反应。正丁烷的热解产物主要为氢气、甲烷和乙烯,其体积百分数的大小排序为:氢气>甲烷>乙烯。正丁烷的燃烧产物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为主,体积含量二氧化碳大于一氧化碳。
www_xyj2011/9/4
含氧燃料热分解气体组分对超音速燃烧的影响研究
针对某模型超音速燃烧室,采用总包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计算了添加含氧燃料热解气体组分条件下碳氢燃料的燃烧特性,对比了不同条件下内部温度场、氢气浓度的分布以及燃料的转化特性等。结果表明:添加含氧燃料热解气体后可以有效改善发动机的着火和燃烧特性。
www_xyj2011/9/4
乙醇煤油混合燃料热解特性实验研究
本文实验研究了乙醇、煤油及其混合物的热解特性。利用气相色谱测量了其中氢气、甲烷、乙烯和一氧化碳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燃料的热解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热解形成的气体中,乙醇热解得到的氢气浓度高于煤油,而甲烷和乙烯的浓度低于煤油。掺混乙醇后的煤油混合燃料热解时形成的氢气浓度随乙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对于在超燃冲压发动机中采用在煤油中添加一定量的含氧燃料(如乙醇、甲醇等)来解决着火和稳定燃烧问题具有很好的潜在优势。
www_xyj2011/9/4
柴油机加氢降低多环芳烃的数值研究
为实现柴油机节能减排目标,结合燃料热解方法向柴油机中加入微量氢气是一种新思路。本文以数值研究方法,基于简化的包含多环芳烃生成的正庚烷氧化反应机理,通过三维CFD 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微量氢气添加量下柴油机燃烧室内的温度、压力曲线,以及典型多环芳烃生成曲线。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加入适当的微量氢气明显改善了柴油机燃烧室内的燃烧特性,并且可以使多环芳烃排放水平在一定数量级程度上得到减少。
www_xyj2011/9/4
天然气氢气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实验研究
建立了基于本生灯的气体燃烧特性测试系统,对天然气氢气混合气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进行了实验测量。实验表明氢气对混合气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较大,随着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百分含量增加,混合气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迅速增加。当混合气中某种气体的比例不断提高至100%时,混合气的火焰传播特性将不断地接近这种气体的特性。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到了在实验条件下计算任意氢气比例和燃空当量比下混合气的近似层流火焰传播速度。
www_xyj2011/9/4
马来酸二甲醋加氢制1,4-丁二醇工艺研究
研究了马来酸二甲醋(DMM)加氢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必须在气固相态下进行,提高温度、压力及降低DMM液态空速有利于提高DMM转化率.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温度170~180℃、压力6.0 MPa、液态空速0.10~0.25 h-1.工业侧线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170℃、压力6.0 MPa,DMM液态空速0.13 h-1 ,氢气与DMM摩尔比为300的条件下,催化剂级配装填,转化率大于等于99.5%,总选择性大于等于99.0%,催化剂稳定性好.
www_xyj2011/9/4
银助剂对费-托合成铁基催化剂结构性质和还原行为影响的研究
研究了银助剂对费-托合成铁基催化剂的结构性质和还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银助剂降低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大了平均孔径,抑制了催化剂中铁氧化物的分散.在氢气的程序升温还原(H2-TPR)中,银助剂促进了催化剂在H2中的还原.在CO的程序升温还原(CO-TPR)中,银助剂抑制了催化剂在CO中的还原和碳化.合成气还原后催化剂的穆斯堡尔谱结果同样表明,银助剂降低了催化剂在合成气中的还原和碳化.
www_xyj2011/9/4
助催化剂对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的影响
研究了以三乙基铝(TEA)-三异丁基铝(TBA)混合助催化剂活化的TiCl4、-ID-MgCl2-SiO2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的规律,考察了氢气存在下聚合活性、聚丙烯等规度、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结晶性能与助催化剂组成的关系.聚合活性随混合助催化剂中TBA含量的增加而略有变化,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略有提高.外给电子体加入量较小时,聚丙烯的等规度随TBA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外给电子体加入量较高时,TBA对等规度的影响减弱,混合助催化剂体系的聚丙烯等规链段的长度略高于纯TEA体系合成的聚丙烯.
www_xyj2011/9/4
球形MgC12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用于丙烯聚合
对聚丙烯高效球形催化剂进行丙烯液相本体聚合,考察了聚合时间、聚合温度、AL与Ti摩尔比、Si与Ti摩尔比、氢气加入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与聚合物均为球形,较佳聚合条件为:聚合温度70~75℃,聚合时间2 h,n(Al) : n(Ti)为600,n(Si): n(Ti)为30,氢气加入量△0.005 Mpa.在此条件下,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同时聚丙烯具有较高的等规度,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氢调敏感性.
www_xyj2011/9/4
喷雾干燥和一步氢还原制备超细钨粉工艺的研究
以偏钨酸铵(Ammonium Metatungstate,or AMT)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氢气气氛下一步还原法制备了超细钨粉。采用XRD研究了还原过程中粉末的相变化过程,扫描电镜观测粉末形貌,BET表征了粉末粒度。结果表明:经过喷雾干燥处理过的偏钨酸按粉末颗粒呈球壳状,粉末体孔隙率高,达到71.5%。再将前驱体粉末进行煅烧和一步还原,得到了粒度为0.44μm而且分布均匀的钨粉。
www_xyj2011/9/4
钼粉生产中氢气回收系统新技术应用研究
简要介绍了氢气在钼粉生产中的应用,讨论了深冷法、膜吸附法、变压吸附法三种循环提纯氢气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变压吸附氢气回收系统对环境保护及节能降耗的实际意义。
www_xyj2011/9/4
微量Y2O3对掺杂Ni活化烧结W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难熔金属钨的熔点高,烧结致密化困难,掺杂少量的Ni可大幅度降低烧结温度和缩短烧结时间,是促进钨烧结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添加的Ni往往以富Ni脆性第二相的形式分布在W晶界,从而降低了W的高温力学性能,阻碍了材料的广泛应用。减小富Ni脆性第二相的厚度是改善W-Ni材料的高温脆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研究了添加通过Y2O3细化W晶粒,从而增加晶界面积、减小的富Ni脆性第二相厚度的方法,首先通过化学混合和热分解还原的方法制备了0.4wt%Ni-W的复合粉末,然后再通过机械混合的方法制备了不同Y2O3含量的Y2O3-0.4wt%Ni-W的复合粉末,将各种复合粉末冷压成块后,在1400℃的氢气气氛中烧结2h制
www_xyj2011/9/4
W5O14奈米棒之結構及氣體感測特性研究
本研究以电浆电弧做为加热源来蒸发钨靶材,藉由气凝合成机制以及一套吹气装置制备W5O14奈米棒,进1步探讨W5O14奈米棒之气体感测特性。实验过程中,使用氩气(Ar)添加10%的氢气(H2)作为电浆气体,并在电流90A以及腔体压力400 torr下蒸发钨靶材。研究结果显示,在电浆气中加入10%氧气可成功地制备具有单晶结构的W5O14奈米棒,其品格间距(d-spacing)为0.38nm,且W5014奈米棒会沿着[010]方向成长,而W5O14奈米棒长宽比(aspect ratio)之比例为12.7。透过参敷作佳化的设计,发现W5O14奈米棒於48小时300℃的熟理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熟稳定性;针封氟
www_xyj2011/9/4
利用生物质生物制氢的研究进展
本文在介绍生物制氢技术的发展简史的同时,着重介绍了利用生物质采用厌氧光合法和厌氧发酵法两种制氢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分析了此两种制氢方法在目前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评述了生物质产氢在新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www_xyj2011/9/4
生物质转化制氢与生物质转化制酒精
生物质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我国可利用的生物质高达8亿吨标准煤.随着化石能源资源日渐枯竭,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生物质转化为燃料酒精和生物氢能等生物能源,对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氢是一种无污染的气体燃料,随着质子膜燃料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氢燃料的制备已成为制约氢能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燃料酒精则是一种液体燃料,是汽油的理想替代品。本中心重点发展低成本的规模生物制氢技术和生物质转化制酒精技术。
www_xyj2011/9/4
纤维素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的产气性能分析
基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能为人类提供氢气等能源、化工产品的重要性,采用理论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反应温度、系统压力以及物料浓度对纤维素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气体产物高热值和气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浓度比压力对产气性能的作用更大,产气的高热值随浓度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但当温度达到一定值后,高热值将保持不变。以5wt%的纤维素超临界水气化制氢为例,在330℃~550℃范围内,高热值下降速率较快,在550℃~600℃范围内,高热值下降速率明显减慢,当温度升高到600℃以上时,高热值保持不变。气化率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与高热值完全相反。对比实验值和模拟值,提出后续实验
www_xyj2011/9/4
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的层状结构K4Nb6O17薄膜及其光催化性能
以Nb2O5为原料,采用一种新型的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了层状结构K4Nb6O17薄膜.经600℃以上的温度处理,得到了纳米晶的具有(040)取向的薄膜.XPS测量表明该薄膜的元素比K:Nb:O为4.08:5.99:16.77,符合K4Nb6O17的化学计量比.分解水制氢实验表明该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应用Boltzmann方程对产氢量的时间曲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结晶性能直接影响了薄膜的产氢行为.
www_xyj2011/9/4
干法进料气流床煤气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煤气化技术是发展煤基化学品、煤基液体燃料、联合循环发电、多联产系统、制氢、燃料电池等过程工业的关键技术.本文分析了干法进料气流床煤气化技术的现状,并就其发展进行论述.
www_xyj2011/9/4
生物制氢技术现状及其发展潜力
清洁的氢能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替代能源之一,利用生物质资源的生物制氢成为氢能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介绍了利用生物质资源的生物制氢技术原理、特征、现状、障碍以及发展潜力,综述了目前主要的生物制氢技术进展概况,指出了光合细菌生物制氢技术具有显著优势,产氢潜力明显超过藻类制氢和厌氧发酵制氢等技术,是未来生物制氢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
www_xyj2011/9/4
发射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简述了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现代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仪的结构及在钢材分析中的应用,并介绍了钢材光谱分析的最佳条件,对影响分析结果的重要因素如温度及湿度、氢气质量、激发后的粉尘、光室前的石英窗、氢气过滤器、电极等进行详细的探讨,并给出了一些实际经验.
www_xyj2011/9/4
HPLC分离—氢化物发生—动态反应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分析电子企业废水中砷形态
建立了HPLC分离-氢化物发生(HG)与动态反应池(DR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HPLC-HG-ICP-DRC-MS)联用分析电子企业废水中砷形态的方法。在样品送入ICP-MS检测器之前,先以HPLC将不同的砷物种分离,以分别得到各砷物种信号,使用HG技术来提升As信号,以增加灵敏度;采用L-半胱氨酸(L-Cys)来消除废水中其它金属离子基底干扰;结合动力反应室(DRC)来消除75ArCl+对75As+造成的光谱干扰.实验探讨了HPLC洗脱液的最佳组成、氢化物生成的最佳试剂条件以及DRC最佳化相关参数(气体种类、气体流速等).结果表明以5 g/L NaBH4作为氢气发生剂,以5 g/L
www_xyj2011/9/4

[当前第30页/总254页] 记录数:7617

|<<<<3031323334353637383940>>>>|

Copyright©2001版权所有_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webmaster@cngspw.com  浙ICP备10209442号-1 ICP经营许可证 浙B2-20100450
服务热线:0571-85065806  传真:0571-85065896 地址:杭州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园区费家塘路588号4号楼402-403室
主办单位: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法律顾问:汪卓君律师(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
cngspw.com(hangzhou_china),Ltd;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execute:81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