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 二级域名申请 | 我能做什么? | 网站说明书 | 协议书下载 | 广告预定 | 企业邮局 | 标准库 | 关于我们
免费法律咨询
首页 企业目录 产品目录 求购信息 二手设备 备品备件 行业资讯 行业论文 行业标准 技术专利 企业管理 行业书库 人才招聘 专家介绍 技术交流 友情链接 我的交易区
您当前的位置: 气体分离设备商务网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压缩机技术改进,肩负“绿色”使命

作者:
出处:
发布时间:2006/10/7 9:55:34

浏览次数:1673

收藏


浏览字体设置: -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能耗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而据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我国建筑耗能比例最终将上升至35%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将超越工业、交通等其它行业而最终居于社会能源消耗的首位。可以推测,如果不立即采取节能行动,未来若干年内,高耗能建筑问题对中国能源危机加剧的影响将显露无疑。  
  履行社会责任中追求企业效益  
    据了解,用于暖通空调的能耗占建筑能耗的30%至50%。如果采用世界领先的节能技术,现有暖通空调系统可以节能20%至50%。这对解决日益尖锐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和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有着重要的意义。  
  联合国总部、纽约自由女神像、克里姆林宫、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北京国际贸易中心,这些极具代表性的世界建筑之间存在着共同之处———他们都是应用领先的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的绿色建筑,而且它们的暖通空调绿色节能技术都来自同一家跨国公司———特灵公司。  
  在暖通空调领域,作为财富500强企业美国标准集团公司旗下最大的子公司,特灵公司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集采暖、通风、空调和楼宇自动管理系统与设备的舒适空调系统供应商之一。自1995年进入中国至今,特灵公司每年的销售增长为15%至20%,据特灵公司高层人士介绍,中国市场在亚太地区举足轻重,占亚太市场总额的1/3。预计到2020年,会增至1/2甚至2/3。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给特灵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中国也成为特灵公司向全球展示其尖端技术和产品的舞台。  
  在当前以节能为主流的趋势下,与国产品牌相比,跨国公司普遍的优势在于领先的大型压缩机技术和节能理念,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系统解决方案。高层人士指出,特灵公司极具社会责任感,将保护环境、降低能耗、提升节能技术标准、维护行业秩序作为其“绿色”使命,为客户提供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系统解决方案和能源管理服务,为行业发展承担责任。  
  在中国,已通过或正在申请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环境和能源设计领导奖(LEED)项目,大多采用了特灵公司的产品。中国迄今第一个获得美国LEED绿色建筑认证的项目———深圳招商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发的泰格公寓,就是因为特灵公司RTHD螺杆机的卓越能效和环保方面杰出的表现而将其作为首选对象的。  
  除此之外,作为推进中国环境保护和建筑节能领域的重要绿色合作伙伴,特灵公司去年还与建设部科技司签署备忘录,确定在4个方面开展合作:设立奖学金,资助开展绿色建筑领域研究;组织开展城市政府高级管理者的培训;组织实施建筑节能示范工程,重点推进地热泵,区域冷却和冰冻储藏等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开展新能源、新技术应用示范。其中,对节能教育领域的支持被特灵公司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责任之一予以重点合作。  
  期待建筑节能实现市场化突破  
    去年,建设部实施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标志着建筑节能工作在民用建筑领域全面铺开。但市场机制不完善的现状,依旧制约着建筑节能领域的深入发展。  
  一方面是由于成本因素阻碍节能推广。从短期看,节能建筑造价会略高于高耗能建筑,但是,节能建筑具备长期经济效益。在这方面,特灵公司的销售理念是首先关注的是找到那些更加重视整个生命周期成本的顾客,通过聘请更多的系统工程师,让他们掌握这方面的理论,以帮助客户,包括设计院、建筑承包商等,来理解市场周期和节约成本的理念。  
  据了解,特灵公司在市场运作方面通常是直接到市场上去找那些注重环保和节能的客户,和客户进行直接的、紧密合作,建立伙伴关系,为他们提供真正的有价值的服务,而不是只注重招投标环节本身。  
  另一方面是除了行政命令以外,政府还应当遵循市场化原则,依靠经济杠杆撬动,如为实施建筑节能的企业提供相应的免税、投资、贷款方面的支持等。据了解,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经济激励政策措施,包括对新建建筑推广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示范项目给予贴息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投资参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等。  
  纵观我国建筑节能市场,从节能目标的制定到节能技术的实践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市场还是外资品牌独霸,国内品牌更多关注的还是运用价格战获取短期利益,节能观念亟待深化,市场教育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探索城市化进程中高效、务实的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产经政策,才能尽快迎来建筑节能领域的新局面。

注意:本栏目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其中涉及了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后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为减少服务器的外部调用流量负载,本网所有的pdf,rar,caj,zip格式的文件,均使用防盗链技术保护文件。

如何下载保存此附件?

请直接点击下载连接进入文件下载页面.

相关资讯

广告

最新行业新闻

更多...


Copyright©2001版权所有_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webmaster@cngspw.com  浙ICP备10209442号-1 ICP经营许可证 浙B2-20100450
服务热线:0571-85065806  传真:0571-85065896 地址:杭州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园区费家塘路588号4号楼402-403室
主办单位: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法律顾问:汪卓君律师(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
cngspw.com(hangzhou_china),Ltd;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execute:2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