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 二级域名申请 | 我能做什么? | 网站说明书 | 协议书下载 | 广告预定 | 企业邮局 | 标准库 | 关于我们
免费法律咨询
首页 企业目录 产品目录 求购信息 二手设备 备品备件 行业资讯 行业论文 行业标准 技术专利 企业管理 行业书库 人才招聘 专家介绍 技术交流 友情链接 我的交易区
技术交流首页 | 登录 | 用户注册 | 今日新帖 | 搜索 | 我的收藏夹 | 插件: 万年历 | 杭州公交线路查询
您当前的位置: 气体分离设备商务网 → 技术交流 --> 气体制备技术 --> 帖子:“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收藏此帖
帖子主题: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楼主:游客2797 [2014/7/8 20:39:40]

联合发布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1.1.1.1 201×-××-××实施

201×-××-××发布

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medical gases engineering

 

(征求意见稿)

 

                                              GB ××××-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目   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医用气体源与汇

4.1  医用空气供应源

  医疗空气

  器械空气

  牙科空气

4.2  医用氧气供应源

  一般规定

  医用液氧贮罐供应源

  医用氧焊接绝热气瓶汇流排供应源

  医用氧气钢瓶汇流排供应源

  医用分子筛(PSA)制氧机供应源

  对其它专业的要求

4.3  医用氮气、医用二氧化碳、医用氧化亚氮、医用混合气体供应源

4.4  医用真空汇

  医用真空汇

  牙科用真空汇

4.5  麻醉或呼吸废气排放系统

  一般规定

  独立真空机组

  共用医用真空机组

  粗真空风机排放机组

  射流式排放系统

4.6     医用气体储存库

5  医用气体管道与附件

5.1  管材与管件

5.2  管道设置

5.3  阀门与设置

5.4  其它管道附件

5.5  医用气体颜色和标识

6  医用气体供应末端设施

6.1  医用气体终端组件

 医用压缩气体和真空的终端组件

  麻醉废气排放终端组件

6.2  医用气体低压软管组件

6.3  医用供应设备

6.4  设置规定

7  医用气体系统监测报警

7.1  医用气体系统报警

  7.2  医用气体计量

7.3  医用气体系统集中监测与报警

  一般规定

  监测及数据采集

7.4  医用气体传感器

8  医用氧舱气体供应

8.1  一般规定

8.2  医用压缩空气供应

8.3  医用氧气供应

9  医用气体设计计算

9.1  一般规定

9.2  气体流量计算与规定

9.3  管路阻力损失

10  医用气体工程施工

10.1  一般规定

10.2  医用气体管道安装

10.3  医用气源站安装及调试

医用压缩空气站安装及调试

 医用真空站安装及调试

 医用液氧贮罐站安装及调试

 医用分子筛(PSA制氧站安装及调试

 医用气体汇流排间安装及调试

11  医用气体系统测试与验收

11.1  一般规定

11.2  施工中进行的检验测试

11.3  医用气体工程系统的验收

 

附录A 医用气体终端组件的设置要求(资料性附录)

附录B 医用气体的流量计算用表(资料性附录)

附录C 医用气体终端组件测试方法

附录D 医用气体低压软管组件测试方法

附录E 医用供应设备机械强度测试方法

附录F 医用气体工程施工主要记录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Contents

1  General Principles

2  Terms and definitions

3  General Requirements

4  Supply System for Medical Gases

4.1  Supply System for Air

  Medical Air

  Instrument Air

  Dental Air

4.2  Supply System for Medical Oxygen

  General

  Bulk Cryogenic Liquid Source for Medical Oxygen

  Manifolds for Medical Cryogenic Liquid Container

  Manifolds for Medical Oxygen Cylinder

  Medical Oxygen Concentrators (PSA)

  Requirements for Other Specialty

4.3  Supply System for Medical N2/ CO2/ N2O/Mixed Gases

4.4  Supply System for Medical Vacuum

  Medical Vacuum Plant

  Dental Vacuum Plant

4.5         AGSS or Waste Respiratory Gas Disposal System

  General

  Dedicated Vacuum Plant

  Combined Plant with Medical Vacuum

  Dedicated Blower

  Venturi System

4.6     Storage for Medical Gases

5  Medical Gas Pipings and Accessories

5.1  Material and fittings

5.2  Piping Design Requirement

5.3  Valves and Design

5.4  Other Piping Accessories

5.5  Colour and Labeling for Medical Gases

6  Medical Gas Supply Units

6.1  Terminal Assemblies for Medical Gases

  Terminal Unit for Compressed Medical Gases and Vacuum

  Terminal Unit for AGSS Disposal System

6.2  Low-pressure Hose Assemblies for Use With Medical Gases

6.3  Medical Supply Units

6.4  Design Requirement

7  Montoring and Alarm for Medical Gas System

7.1  Alarm for Medical Gas System

  7.2  Measurements for Medical Gases

7.3  Central Montoring and Alarm for Medical Gas System

  General

  Montorning and Data Collection

7.4  Sensors for Medical Gases

8  Supply for Oxygen Hyperbaric Chamber

8.1  General

8.2  Supply for Medical Compressed Air

8.3  Supply for Medical Oxygen

9  Design and Calculation for Medical Gases

9.1  General

9.2  Flow Calculation and Requirements

9.3  Pressure Loss for Pipings

10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or Medical Gases

10.1  General

10.2  Installation for Medical Gas Pipes

10.3  Installation and Commissioning for Equipment in Medical Gas Supply Station

  Installation and Commissioning for Equipment in Compressed Air Supply Station

  Installation and Commissioning for Equipment in Medical Vacuum Supply Station

  Installation and Commissioning for Equipment in Bulk Cryogenic Liquid Medical Oxygen Supply Station

  Installation and Commissioning for Equipment in Medical Oxygen Concentrators (PSA) Room

  Installation and Commissioning for Equipment in Medical Gas Manifolds Room

11  Test and Verification for Medical Gas System

11.1  General

11.2  Test for Installer

11.3  Verification for Medical Gas Engineering System

 

Appendix A Design for Terminal Assemblies for Medical Gases (Informative Appendix)

Appendix B Table for flow for Medical Gases (Informative Appendix)

Appendix C Test Methods for Terminal Assemblies for Medical Gases

Appendix D Test Methods for Low-pressure Hose Assemblies for Use With Medical Gases

Appendix E Test Methods for Medical Supply Units

Appendix 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Record for Medical Gases

 

 

 

 

 

 

 

 

 

 

 

 

 

 

1 总  则

1.0.1  适应我国医院建设的需要,规范与提高医院集中供应医用气体工程的建设水平,使之达到安全、可靠、技术经济指标合理,运行、管理与维护方便,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规范,参照国际通用标准与作法,制订本规范。

1.0.2  规范适用于各类新建、改扩建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的集中供应医用气体工程。医院试验类建筑内的医用气体工程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1.0.3 各医疗机构应按相应的医疗科目和流程,选择并建设所需的若干医用气体子系统。

1.0.4  医用气体工程所使用的设备、材料应有生产许可证明并通过相关的检验或检测。

1.0.5  医用气体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应统筹考虑,合理选择、优化系统,其技术参数与要求均应满足本规范的规定。

1.0.6  医用气体工程的建设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  语

2.0.1  医用气体 medical gas

用于麻醉、治疗、诊断或预防用途,作用于病人或医疗器械的单一或混合成份气体。本规范规定的医用气体均由医用管道系统集中供应。

2.0.2  医用气体(管道)系统  medical gas pipeline system

指一个完整的系统,包含气源系统、监测和报警系统及设置有阀门、终端组件的管道分配供应系统。

2.0.3  医疗空气  medical air

经压缩、净化的空气,由医用空气管道系统提供并作用于患者。主要成分是一定比例的氧和氮,并限定了污染物的浓度。

2.0.4  器械(用)空气  instrument air

经压缩、净化的空气,由医用空气管道系统提供,为外科工具提供动力。主要成分是一定比例的氧和氮,并限定了污染物的浓度。

2.0.5  医用合成空气 synthetic air

由医用氧气、医用氮气按照氧含量为21%的比例混合而成。经医用管道系统集中供应,可用作替代医疗空气的气体。

2.0.6  医用真空 medical vacuum

由医用真空管道系统集中供应,为排除病人体液、污物与治疗用途液体而设置的负压系统。本规范采用真空压力度量。

2.0.7  医用氧气  medical oxygen

主要成分是氧并限定了污染物的浓度,用于缺氧的预防和治疗。其品质应符合国家药典的规定要求。

2.0.8  医用富氧空气  medical oxygen-enriched air

通过医用分子筛(PSA)制氧机从环境空气中分离氮气后产生的浓缩含氧气体。

2.0.9  医用氮气 medical nitrogen

主要成分是氮,用于外科工具的动力载体或与其它气体混合形成医疗用途的气体。

2.0.10  医用二氧化碳 medical carbon dioxide

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用于手术检查充气和呼吸兴奋等。其品质应符合国家药典的规定要求。

2.0.11  医用氧化亚氮 medical nitrous oxide

主要成分是氧化亚氮,为吸入麻醉镇痛药物。其品质应符合国家药典的规定要求。

2.0.12  医用氦气 medical helium

主要成分是氦并限定了污染物的浓度,与氧气混合用于呼吸扩张等。

2.0.13  麻醉废气排放系统  anaesthetic gas scavenging system

    麻醉设备运行中,从病人呼吸循环回路释放出气体的清除排放系统。

从功能上讲,一个完整的麻醉废气排放系统由传输、接收和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

2.0.14  单一故障(状态)single-fault condition

设备内只有一个安全方面的防护措施发生故障,或只出现一种外部异常情况的状态。即设备或机组中单个部件发生故障,或者单个支路中的设备与部件发生故障的情况。

2.0.15  生命支持区域 life support area

病人进行创伤性手术或需要通过电子监护设备在线监护的特定区域。该区域内的病人需要一定时间稳定后才能离开,如手术、复苏、抢救、重症监护、心导管、产房等。

2.0.16  区域阀门 area valve

将指定区域内的气体终端或终端使用设备与管路其它部分切断分隔开的阀门。主要用于紧急情况隔离等。

2.0.17  终端组件  terminal unit

医用气体供应系统中的输出口(真空吸入口)组件,由操作者连接或断开,并具有特定气体的唯一专用性。

2.0.18  低压软管组件  low-pressure hose assembly

适用于医用气体压力在1.4MPa以下的带有永久性输入和输出专用气体接头的软管组合体。

2.0.19  直径限位的安全制式接头(DISS接头)diameter-index safety system connector

具有气体专用特性,直径各不相同的、分别与各气体设施匹配的专用内、外接头组件。

2.0.20  专用螺纹制式接头(NIST接头)non-interchangeable screw-threaded connector

具有气体专用特性,直径与旋向各不相同的、分别与各气体设施匹配的专用内、外螺纹接头组件。

2.0.21  管接头限位的制式接头(SIS接头)  sleeve-index system connector

具有气体专用特性,插孔各不相同的、分别与各气体设施匹配的专用内、外管接头组件。

2.0.22  医用供应设备  medical supply unit

配备在医疗服务区域内,可提供医用气(液)体、麻醉或呼吸废气排放、电源、通讯等的不可移动装置。

2.0.23  焊接绝热气瓶welded insulated gas cylinder

在内胆与外壳的夹层之内包扎绝热材料,并使其处于真空状态的用于储存低温液化气体(临界温度小于等于-50的气体)的气瓶。

2.0.24  医用氧舱  medical hyperbaric chamber

在压力环境下利用医用氧进行治疗的一种舱体设备。本规范中氧舱是指符合《医用氧气加压舱》GB/T19284和《医用空气加压氧舱》GB/T12130标准的医用氧舱(不包括飞行器、船舶、海洋上作业的载人压力容器)。

2.0.25  硬钎焊 solder brazing

钎焊:即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但低于母材熔化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毛细作用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接焊件的方法。使用熔点高于450°C的钎料进行的钎焊为硬钎焊,与熔点小于450°C的软钎焊相比具有更高的接头强度。

2.0.26  承插焊接  socket weld

管道深入管帽或法兰内,连接处形成角焊缝的焊接方式。主要用于小口径阀门和管道、管件和管道焊接或者高压管道、管件的焊接。

2.0.27  管道组成件  piping components

用于连接或装配成管道的元件,包括管子、法兰、垫片、紧固件、阀门以及管道特殊件等。

2.0.28  气体汇流排 gas manifold

气体汇流排是将数个气瓶分组汇合后进行减压,通过管道输送气体至使用终端的系统设备。主要用于中小型气体供应站以及其它适用场所。

3  基本规定

3.0.1 医用气体的品质应满足表3.0.1要求。


医用气体品质要求                                                  3.0.1

气体种类

主要成份纯度

mg/m³

mg/ m³

CO

mg/m³10-6v/v

CO2

mg/m³

NONO2

10-6v/v

SO210-6v/v

O2

10-6v/v

CH4

10-6v/v

H2

10-6v/v

颗粒物

气味

备注

医疗空气

 

≤0.1

≤575(标态露点-23)

≤5

≤900≤500

10-6v/v

≤2

≤1

 

 

 

≤5μm

 

器械空气

 

≤0.1

≤50(标态露点-46)

 

 

 

≤5μm

 

牙科空气

 

≤0.1

≤780(标态露点-20)

≤5

≤900≤500

10-6 v/v

≤2

≤1

 

 

 

≤5μm

 

合成空气

≤50(标态露点-46)

 

 

 

≤5μm

21%,氮79%

富氧空气

93.0%O2

≤0.1

≤575(标态露点-23)

≤5

≤300

(10-6 v/v)

≤2

≤1

 

 

 

≤5μm

 

医用氧气

≥99.5%O2

 

≤50(标态露点-46)

 

 

 

 

 

 

 

 

未列出参数见国家药典

氮气

≥99.99% N2

 

≤50(标态露点-46)

5

10

5

5

15

≤5μm

 

二氧化碳

99.0%

CO2

 

 

 

 

 

 

 

 

 

 

 

未列出参数见国家药典

氧化亚氮

99.0%

N2 O

 

≤50(标态露点-46)

 

 

 

 

 

 

 

 

未列出参数见国家药典

氧化亚氮/氧气混合气

≤50(标态露点-46)

 

 

 

 

氧化亚氮50%,氧气50%

氦气

≥99.99%

He

 

≤50(标态露点-46)

1

1

5

1

7

≤5μm

 

氦气/氧气混合气

≤50(标态露点-46)

 

 

 

≤5μm

<30%


3.0.2 医用气体终端组件处的参数应符合表3.0.2要求。

                           医用气体终端组件处的参数要求                               3.0.2

医用气体种类

使用场所

额定压力

kPa

典型使用流量

l/min

设计流量

l/min

测试流量

l/min

医疗空气

手术室

400

20

40

80

重症病房、新生儿、

高护病房

400

60

80

80

其它病房床位

400

10

20

80

器械空气、氮气

骨科、神经外科手术室

700

350

350

350

医用真空

大手术

40300mmHg

真空压力)

15-80

80

80

小手术、所有病房床位

40300mmHg

真空压力)

15-40

40

40

氧气

手术室和用N2O进行麻醉的用点

400

5-10

100

100

所有其它病房用点

400

5

10

40

氧化亚氮

手术、产科、所有病房用点


400

5-10

15

40

氧化亚氮/氧气

混合气

LDRP(待产、分娩、恢复、产后)

室用点

310-400

5-10

275

275

牙科、所有其它病房床位

400

5-10

20

40

氦气/氧气混合气

重症病房

400

40

100

100

二氧化碳

手术室、造影室、腹腔检查用点

400

5

20

80

麻醉或呼吸废气排放

手术室、麻醉室、ICU用点

15113mmHg

真空压力)

50-80

50-80

50-80

注:400kPa气体压力允许偏差为+100kPa 700kPa气体压力允许偏差为+300kPa,。

3.0.3 牙科气体在牙椅处的参数应符合表3.0.3要求。

                       牙科气体在牙椅处的参数要求                               3.0.3

医用气体种类

位置

额定压力

kPa

使用压力

kPa

典型使用流量

l/min

设计流量

l/min

测试流量

l/min

牙科空气

牙科椅

550

300

50

50

50

牙科真空

牙科椅

 

15113mmHg

真空压力)

300

300

300

注:1、气体流量的需求视牙椅具体型号的不同有差别。

    2氧化亚氮/氧气混合气作为牙科气体选择性设置,参数要求见表3.0.2

3.0.3 医用气体终端组件的设置要求见附录A

4         医用气体源与汇

4.1    医用空气供应源

I         医疗空气

4.1.1  一般规定

4.1.1.1  医疗空气可以由气瓶或空气压缩机供应,其品质应满足本规范第3.0.1条的规定。

4.1.1.2  医疗空气与器械空气如共用压缩机组,则系统压力露点温度应满足本规范第3.0.1条器械用空气的规定。

4.1.1.3  医疗空气严禁用于非医用场所。

4.1.1.4  医疗空气机组一般包括进气消音器、压缩机、后冷却器、压缩空气储气罐、空气干燥机、空气过滤系统、减压装置、止回阀等。

4.1.1.5  医疗空气机组应设置至少一台备用压缩机,当最大流量的单台压缩机故障时,其余压缩机应仍能满足设计流量。

4.1.1.6  医疗空气机组内任何部件发生单一故障维修时,系统应能连续供气。

4.1.1.7  机组应设有防倒流装置,能自动阻止压缩气体回流至停止运行的压缩机。

4.1.2 压缩机类型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空气压缩机宜选用无油润滑类型;

2  选用油润滑压缩机时,压缩机的选型应满足设备的最小加载时间要求,否则机器应安装有油加热器;

3  医疗空气机组宜使用同一机型的压缩机。

4.1.3压缩机进气应满足下列条件。

4.1.3.1  进气口应设在远离污染的地方并符合以下要求:

1室外进气口离本建筑物的门、窗、进排气口或其它开口的距离应大于3,且高于室外地面5

2室内进气口应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同等或优于室外,同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a  该质量的空气应能连续供应;

b  进气点不应设在电机风扇或传送皮带的附近位置。

4.1.3.2  进气管应采用防腐金属材料,并按设备要求配备进气过滤器。

4.1.3.3  如多台压缩机进气合用进气管,该管径应保证总进气流量要求。每台压缩机进气端应设置隔离措施;

4.1.3.4  室外进气口应有保护措施并耐腐蚀。

4.1.4后冷却器应满足以下要求:

1)后冷却器作为压缩机部件时,每台压缩机均应配置;

2)独立后冷却器应至少配置两台,且最大流量的单台后冷器故障时,其余后冷器应满足设计流量;

4.1.5储气罐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符合《钢制压力容器》GB 150或相应国际标准;

2)应使用防腐材料或进行防腐处理;

3)应设有安全阀、压力显示,且应安装自动与手动排水阀门;

4.1.6 医疗空气后处理系统应满足下列条件。

4.1.6.1  医疗空气干燥机应满足以下要求:

1)在设计流量内医疗空气露点均应满足本规范第3.0.1条的规定;

2)应设有备用医疗空气干燥机,常用与备用干燥机均应能满足系统计算流量。

4.1.6.2  医疗空气过滤器及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应安装在医疗空气机组减压阀的进气侧;

2)应设有不少于两级的过滤器,系统的过滤精度不应低于1μm且效率应大于98%

3)每级过滤应设有备用过滤器,常用与备用过滤器均应能满足系统计算流量;

4)过滤系统的末级宜设置细菌过滤器

    5每个医疗空气过滤器应设有滤芯寿命监视措施。

4.1.6.3  医疗空气机组中如使用了一氧化碳转换为二氧化碳的装置,可适当放宽第4.1.3.1条的要求。

 4.1.6.4  医疗空气机组如使用含油压缩机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压缩机出气侧应设油过滤器且应安装滤芯寿命监视仪表;

2  医疗空气过滤器末级应设活性炭过滤器并有备用。

4.1.7       设备的管道连接、阀门设置及附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4.1.7.1  每台压缩机、后冷却器、储气罐、干燥机、过滤器间均应设阀门,储气罐应有备用或安装旁通。

4.1.7.2  压缩机进、排气管的连接宜为柔性连接。

4.1.7.3  医疗空气减压装置应符合本规范第5.4.7条的规定。

4.1.7.4  医疗空气机组气源出口应安装总阀门,并在其进气侧设气体取样口。

4.1.8 控制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1气源机组中的每台压缩机应能逐台自动投入运行;

2压缩机自动切换控制应能满足运行时间的均匀分配;

3每台压缩机应设独立的继电器或其它控制电源;

4控制回路应确保某一台压缩机故障停机时不影响其它压缩机的运行;

5断电恢复后压缩机应能自动启动;

6吸附式干燥机宜使用压力露点控制再生方式。

4.1.9 医疗空气机组控制面板应设有每台压缩机的运行指示;机组内应有运行时间指示。

4.1.10 其它相关要求

1压缩机进气口如设在站房内时,医疗空气机组不得与医用真空汇、牙科真空汇及麻醉废气排放系统设在同一站房内。

2机组四周应留有不小于800mm的维修通道。

3每台压缩机、干燥机应根据设备或安装位置的要求采取防震措施,机房噪声应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要求。

4机房内应有通风或空调措施,机房内温度不应超过机器允许的环境温度。

5医疗空气机组的供电应同时接入医院应急备用电源

6其它要求应符合《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 50029的规定。

II      器械空气

4.1.11 一般规定

1器械空气品质应满足本规范第3.0.1条的规定。

2器械空气由空气压缩机系统供应,机组组成应符合本规范第4.1.1.4条规定。

3器械空气同时用于牙科时,不应与医疗空气共用压缩机组。

4非独立器械空气不得用于各类工具的维修、吹扫、非医疗气动工具、密封门等的驱动;

5器械空气机组应至少设一台备用压缩机,当最大流量的单台压缩机故障时其余压缩机仍应能满足最高设计流量。

6机组内任何部件发生单一故障维修时系统应能连续供气。

7机组内应设有防倒流装置,阻止压缩气体回流至不运行的压缩机。

4.1.12 器械空气的压缩机出口压力不应小于0.9MPa

4.1.13 空气后处理系统应满足下列条件。

4.1.13.1  器械用空气干燥机应设有备用,常用与备用干燥机均应能满足系统计算流量需求。

4.1.13.2  过滤器及其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机组如使用有减压装置,则器械空气过滤器应安装在机组减压装置的进气侧;

2 应设两级或两级以上过滤,系统过滤精度不应低于0.01μm且效率应在98%以上;

3 每级过滤应设有备用过滤器,常用与备用过滤器均应能满足设计流量需求;

4  每个器械空气过滤器应有滤芯寿命监视措施;

5  如使用含油压缩机,器械空气过滤器末级应设活性炭过滤器。

4.1.14 其它规定

1 后冷却器应符合本规范第4.1.4条规定;

2 储气罐应符合本规范第4.1.5条规定;

3 设备的管道连接、阀门设置及附件应符合本规范第4.1.7条规定;

4 控制系统与运行显示符合本规范第4.1.8-4.1.9条规定。

4.1.15  其它相关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1.10条规定。

III 牙科空气

4.1.16  一般规定

(1)     牙科空气品质应满足本规范第3.0.1规定。

(2)     牙科用空气机组宜设置为独立的系统。

(3)     牙科用空气压缩机可不设备用,当牙床超过5个时压缩机不宜少于两台。

4.1.17  牙科空气机组应符合本规范第4.1.1.4条规定。

4.1.18 牙科空气用压缩机排气压力不应小于0.6MPa

4.1.19  不少于两台空气压缩机的牙科空气机组,控制系统与运行显示应符合本规范第4.1.8条(1-5)款及第4.1.9条的规定。

4.1.20 牙科空气与器械空气共用系统时,牙科供气总管处应安装止回阀。

4.1.21  其它规定

1 压缩机进气应符合本规范第4.1.3条规定;

2 储气罐应符合本规范第4.1.5条规定;

3 储气罐排气侧宜设湿度计及含油量显示装置。

4.1.22 其它相关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1.10条(1-4)及(6)款的规定

4.2  医用氧气供应源

  一般规定

4.2.1  医院应根据医疗需求及医用氧气供应情况,设置医用氧气供应源。

4.2.2  医用氧气供应源应能供给满足本规范3.0.1条规定的医用氧气。

4.2.3  医用氧气供应源由医用氧气气源、止回阀、过滤器、减压装置及压力监视报警装置组成。

4.2.4  医用氧气气源应包括至少三个独立气源,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设有主气源及备用气源,其每一组均应满足总供氧流量需求;

2  备用气源应能自动投入使用;

3  应设有应急备用气源,当主气源及备用气源无法供应时,可自动或手动切换到应急备用气源并满足规定的需求量。

4.2.5医用氧气主气源应设置或储备3天(宜为一周)以上用气量,备用气源应设置或储备24小时以上用气量,应急备用气源应至少保证生命支持区域4小时以上的用气量。

4.2.6  医用氧气供应源根据供应与需求模式,可设为医用液氧贮罐、医用焊接绝热气瓶汇流排和医用氧气钢瓶汇流排、医用分子筛(PSA)制氧或混合供应方式的气源。医用氧气应急备用气源不宜采用医用液氧贮罐或氧气焊接绝热气瓶提供,宜为氧气钢瓶汇流排方式供应。

4.2.7  医用氧气供应源减压装置、阀门等管道附件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的规定。

4.2.8  医用氧气供应源过滤器应安装在氧气减压装置之前,过滤精度为50μm

4.2.9  医用氧气汇流排应使用工厂制成品,并符合以下规定。

1  各种医用氧气供应源高压端的汇流排阀门,不应使用快开阀门。

2  各种医用氧气汇流排的减压装置,应满足本规范5.4.45.4.7条的规定。

3  各种医用氧气供应源汇流排的控制电源,应使用安全低压电源。

4  各种医用氧气供应源汇流排在电力中断或控制电路故障时,应能保证连续供气。

4.2.10  各种医用氧气供应源应设置监测报警系统,并符合本规范第7章的相关规定。

4.2.11  医用氧气的各种排气放散管均应接至室外安全处。

  医用液氧贮罐供应源

4.2.12  医用液氧罐气源一般由医用液氧贮罐、汽化器、减压装置等组成。

4.2.13  医用液氧贮罐应同时设有安全阀和防爆膜等安全措施。

4.2.14  汽化器宜选用空温式汽化器。汽化器应设置为可切换的两组,每组均应能满足最大供氧流量。

4.2.15  用液氧贮罐供应宜设不少于两个医用液氧贮罐并能切换使用。使用单个医用液氧贮罐时应设有备用汇流排,其汇流排系统应符合本规范4.2节Ⅲ、Ⅳ的规定。

4.2.16  医用液氧贮罐气源的各供应支路应设防回流措施。医用液氧输送和供应的管路上,两个阀门之间可能积存液氧的管段必须设置安全阀。

4.2.17  医用液氧贮罐、汽化器及减压装置应设于空气流通场所

4.2.18  医用液氧贮罐的充灌接口应设防错接设施。

4.2.19  医用液氧贮罐的充灌口应设置在安全、方便位置,并有保护设施。

4.2.20  医用液氧罐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表4.2.20的规定。

医用液氧贮罐与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间距(m     4.2.20

建筑物、构筑物名称

最小间距(m

液氧总储量≤20t

液氧总储量20t

医院实围墙

1.5

3.0

公共人行道

3.0

5.0

无门窗的建筑物墙壁或突出部分外边

有门窗的建筑物墙壁或突出部分外边

5.0

8.0

变电站、停车场、办公室、食堂、棚屋等

排水沟、坑、暗渠

通风口、地下系统开口、压缩机吸气口

架空可燃气体管道、燃气吹扫管、少量可燃物

不多于4LPG贮罐

7.5

7.5

公共集会场所

10.0

15.0

铁路

生命支持区域(包括楼内距离)

15.0

15.0

木结构建筑

4吨以上LPG贮罐、DN50以上燃气管道法兰

一般架空电力线

≥1.5倍电杆高度

  医用氧焊接绝热气瓶汇流排供应源

4.2.21  医用氧焊接绝热气瓶汇流排包括医用氧焊接绝热气瓶、汽化器。输氧量不超过5m3/h时可不设汽化器。

4.2.22  医用氧焊接绝热气瓶汇流排作为主气源时,宜设置两组数量相同的医用氧焊接绝热气瓶并应能自动切换使用。每组医用氧焊接绝热气瓶应满足最大用氧流量且不得少于2只。

4.2.23  医用氧焊接绝热气瓶汇流排输氧量超过5m3/h每组气瓶均应设有汽化器,汽化器宜为空温式。

4.2.24  汇流排与医用氧焊接绝热气瓶的连接应有防错接措施

  医用氧气钢瓶汇流排供应源

4.2.25  医用氧气钢瓶汇流排源应根据医院最大需氧量及操作人员班次确定汇流排容量。

4.2.26  医用氧气钢瓶汇流排作为主气源时,宜为两组相同的医用氧气钢瓶并能自动切换使用。

4.2.27  医用氧气钢瓶汇流排材料应为铜及铜合金。

4.2.28  汇流排医用氧气钢瓶的连接应有防错接施。

  医用分子筛(PSA)制氧机供应源

4.2.29  医用分子筛制氧机生产的医用富氧空气必须满足本规范第3.0.1条的品质规定

4.2.30  医用分子筛制氧机供应源一般由医用分子筛制氧机机组、过滤器和调压器等组成,必要时可包括增压机组。

1  医用分子筛制氧机机组一般由空气压缩机、空气储罐、干燥设备、分子筛吸附器、缓冲罐组成,并应满足本规范4.1节中相关部分的要求;

2  增压机组一般由富氧空气增压机、富氧空气储罐组成;

3  分子筛吸附器的排气口应安装消音器。

4.2.31  空气压缩机进气口应满足本规范第4.1.3条的规定。

4.2.32  医用分子筛制氧机供应源应设置氧气纯度及水分、一氧化碳等杂质含量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其各成份分析仪纯度误差应低于±0.1%。医用分子筛制氧机供应源还应设置有气体取样口。

4.2.33  医用分子筛制氧机机组应设有设备运行监控和报警系统,医用分子筛制氧机供应源应设置氧气纯度及水分、一氧化碳等杂质含量监控和报警系统,并符合本规范第7章的规定。

4.2.34  医用分子筛制氧机供应源的各供应支路应设防回流措施。

4.2.35  医用分子筛制氧机供应源应设备用机组或满足本规范第4.2.5条及4.2Ⅱ-Ⅳ规定的备用气源,分子筛制氧机主供应源及备用气源均应按医院最大需求流量进行设计。

4.2.36  医用分子筛制氧机供应源必须设有满足本规范第4.2.5条规定的应急备用气源,应急备用气源应符合本规范4.2的规定。

4.2.37  当医用富氧空气纯度低于93%时必须能自动将医用分子筛制氧机隔离,并切换到备用或应急备用氧气源。

4.2.38  医院不应设置将医用分子筛制氧机产出的富氧空气充入高压气瓶的系统。

4.2.39  医用富氧空气供应系统出口应具有气体品质可追溯性;医用富氧空气宜单独设置供应管路。

  对其它专业的要求

4.2.40  医用氧气供应源站房的设计除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并纳入医院总体设计中。

4.2.41  医用分子筛制氧机组应设置在独立或毗连的建筑物内。医用氧气汇流排间不应设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内。

4.2.42  医用氧气气源站宜布置成独立单层建筑物,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如与其它建筑、构筑物毗连,其毗连的墙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5小时的无门、窗、洞的防火墙,该站至少应设一个直通室外的门。其围护结构上的门窗应向外开启,并不得用木质、塑钢等可燃材料制作

4.2.43  输氧量超过60m3/h的医用氧气汇流排间宜布置成独立建筑物,当与其它建筑、构筑物毗连时应满足本规范第4.2.42条的规定。

4.2.44  输氧量不超过60m3/h的医用氧气汇流排间可设在不低于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靠外墙处,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墙和丙级防火门与建筑物的其它部分隔开。

4.2.45  医用液氧贮罐和输送设备的液体接口下方周围5m范围内地面应为不燃材料;在机动输送设备下方的不燃材料地面至少等于车辆的全长。

4.2.46  医用氧焊接绝热气瓶、医用氧气钢瓶汇流排间不应与医用空气压缩机、真空系统或医用分子筛制氧机设在同一房间内。

4.2.47  医用氧气钢瓶汇流排间、医用氧焊接绝热气瓶供应间内氧气贮量不宜超过24h用氧量。其窗玻璃宜采取涂白漆等措施;地坪应平整、耐磨、防滑、受撞击不产生火花,并应有防止瓶倒的设施。

4.2.48  医用氧气(包括液氧、富氧空气)的设备、管道等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4.2.49  医用氧气供应源的电力供应应同时接入医院应急备用电源;医用富氧空气供应源及其备用机组的供电应同时接入医院应急备用电源。

4.2.50  医用氧气供应源给排水、照明、电气要求应符合《氧气站设计规范》GB 50030的规定。

4.2.51  医用液氧贮罐站应设防雷接地,接地装置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

4.2.52  富氧空气储罐及医用液氧贮罐本体应有标识和警示标志,周围应设安全标识,液氧站宜设单独围栏或围墙。

4.3  医用氮气、医用二氧化碳、医用氧化亚氮、医用混合气体供应源

4.3.1  医院应根据医疗需求及医用氮气、医用二氧化碳、医用氧化亚氮、医用混合气体的供应情况设置这些气体的供应源,并保证连续3天以上(宜为一周以上)的供气量。

4.3.2  医院的医用氮气、医用二氧化碳、医用氧化亚氮、医用混合气体应根据医院最大需求量及操作人员班次确定汇流排容量。

4.3.3  医用氮气、医用二氧化碳、医用氧化亚氮、医用混合气体供应源应满足以下规定:

1 汇流排宜设置为两组数量相同的医用气瓶,并能自动切换使用。每组气瓶均应满足最大用气流量;

2 气体供应源减压装置应符合本规范5.4节中相关规定;

3 气体供应源过滤器应安装在减压装置之前,过滤精度为50μm

4 汇流排与医用混合气体钢瓶的连接应有防错接措施。

4.3.4  医用气体汇流排应使用工厂制成品,并符合以下规定。

1  含有氧气成份的医用气体钢瓶汇流排材料应使用铜及铜合金;

2  含有氧气气体的汇流排高压端阀门,不应使用快开阀门。

3  各种医用气体汇流排的减压装置,应满足本规范5.4.45.4.7条的规定。

4  含有氧气气体汇流排的控制电源,应使用安全低压电源。

5  二氧化碳、氧化亚氮气体供应源汇流排应有防结冰措施。

6  各种气体汇流排在电力中断或控制电路故障时,应能保证连续供气。

4.3.5  医用氮气、医用二氧化碳、医用氧化亚氮、医用混合气体的各种排气放散管均应引出室外,含氧气体放散管应远离火花散放点。

4.3.6  医用氮气、医用二氧化碳、医用氧化亚氮、医用混合气体供应源应设置监测报警系统,并符合本规范第7章的规定。

4.3.7  医用氮气、医用二氧化碳、医用氧化亚氮、医用混合气体供应源不应设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内。可设在不低于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靠外墙处,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墙和丙级防火门与建筑物的其它部分隔开。其围护结构的门窗应向外开启,并不得用木质、塑钢等可燃材料制作。

4.3.8  医用氮气、医用二氧化碳、医用氧化亚氮、医用混合气体供应源设在建筑物内时,通风次数不应少于8/小时。

4.3.9  医用氮气、医用二氧化碳、医用氧化亚氮、医用混合气体供应源站房的设计除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并纳入医院总体设计中。保证排放的医用废气不对医院及周边环境产生影响。

4.4  医用真空汇

I           医用真空汇

4.4.1 一般规定

1 医用真空不得用于P3P4生物实验室、放射性沾染场合。

2 独立传染病科医疗建筑物的医用真空系统宜设置为独立真空汇系统。

3 P3P4类试验室用真空汇与医用真空汇共用时,储气罐与实验室总汇集管之间应设独立的阀门及真空除污罐。

4 医用真空汇一般包括真空泵、真空罐、止回阀等。

5 医用真空汇应至少设置一台备用真空泵,当最大流量的单台真空泵故障时其余真空泵仍应能满足设计流量。

6 医用真空汇内任何部件发生单一故障维修时系统应能连续工作。

7 应设有防倒流装置,阻止真空回流至不运行的真空泵。

8 医用真空汇如安装有细菌过滤器,应符合本规范5.4节的有关规定。

4.4.2 真空泵宜为同一种类型。

4.4.3 医用真空机组排气应符合以下规定

4.4.3.1  排气口位置应满足:

1  不应与压缩空气进气位于同一高度;

2  应位于室外,且离开建筑物的门窗、其它开口及压缩空气进气口3米以上;

3  季风风向、附近建筑、地形或其它因素不得阻碍排气口气体的发散,排气口的气体不得被转移至其它工作区域。

4.4.3.2  排气管口应有保护措施并耐腐蚀。

4.4.3.3  排气管道的最低部位应设排污阀。

4.4.3.4  如多台真空泵排气合用总排气管时,该管径应保证设计排气量并设有每台真空泵排气的隔离措施。

4.4.3.5  真空泵的排气应符合医院卫生环境标准要求。

4.4.4 真空罐应设真空压力显示及排污阀。

4.4.5  设备的管道连接、阀门设置及附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每台真空泵、真空罐、过滤器间均应设阀门或止回阀。真空罐应设备用或安装旁通;

2  真空泵与进气管及排气管的连接宜采用柔性连接;

3  医用真空汇进气口宜设置总阀门;

4  真空罐进气口之前宜设置真空除污罐,并符合本规范5.4节的有关规定。

4.4.6 真空控制系统应满足以下规定:

1  真空汇的每台真空泵应能自动逐台投入运行;

2  真空泵自动切换控制应能满足运行时间的均匀分配;

3  每台真空泵应设独立的继电器或控制电源;

4  控制回路应确保某一台真空泵故障停机时不影响其它真空泵的运行;

5  断电恢复后真空泵应能自动启动。

4.4.7  医用真空汇控制面板应设有每台真空泵运行指示及运行时间显示。

4.4.8 其它相关要求

1 真空汇四周应留有不小于800mm的维修通道。

2 每台真空泵应根据设备或安装位置的要求采取防震措施,机房噪声应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规定。

3 机房内应设置合适的通风或空调措施,机房内温度不应超过机器允许的环境温度。

4 液环式真空泵的排水必须经污水处理,灭菌后方可排放。

5 医用真空汇的供电应同时接入医院应急备用电源。

II       牙科用真空汇

4.4.9  一般规定

1 牙科用真空汇构成应包括真空泵、真空罐、止回阀等,或采用粗真空风机机组型式。

2 所有牙科用真空汇宜独立设置,并应装有汞合金分离装置。

3 牙科用真空系统不得对牙科设备的供水造成交叉污染。

4.4.10 牙科机组类型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对于粗真空风机,汞合金分离器可内置为一体;

2  牙科真空汇如使用液环泵,宜安装水循环系统。

4.4.11 牙科过滤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1  进气口应设过滤网,滤除粒径大于1mm的颗粒;

2  系统如设置细菌过滤器,应符合本规范5.4节的有关规定;对于湿式系统细菌过滤器应安装在真空泵的排气口;

4.4.12  真空泵排气应满足以下规定:

1 如排气管道长度大于20,管径应比真空泵排气管径大一号;

2 牙科用真空汇排气应符合本规范第4.4.3条的要求。

4.4.13  牙科用真空汇控制面板应符合本规范第4.4.7条规定。

4.4.14 其它相关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4.8条(1-4)款的规定。

4.5  麻醉或呼吸废气排放系统

  一般规定

4.5.1 麻醉或呼吸废气排放机组应有至少一台备用真空泵或风机,当最大流量的单台真空泵或风机故障时其余真空泵或风机仍应能满足设计流量。

4.5.2 机组内任何部件发生单一故障维修时系统应能连续工作。

4.5.3  麻醉或呼吸废气泵应设有防倒流装置,能自动阻止真空气体回流至不运行的真空泵。

4.5.4  一氧化氮废气排放系统应使用独立真空泵系统或粗真空风机排放系统;系统应为不锈钢材料封闭结构。

4.5.5  所有麻醉或呼吸废气应排至建筑物外。

   独立真空机组

4.5.6  麻醉或呼吸废气排放真空泵应满足以下规定:

1 应符合本规范第4.4.2条的规定;

2 麻醉废气真空泵材料及使用的润滑剂、密封剂不得和氧气、氧化亚氮、卤化麻醉剂发生化学反应;一氧化氮呼吸废气真空泵材料及使用的润滑剂、密封剂不得和一氧化氮发生化学反应。

4.5.7  麻醉或呼吸废气真空机组排气应符合本规范4.4.3条的规定。

4.5.8 设备的管道连接、阀门设置及附件应满足以下规定:

1 每台麻醉或呼吸废气排放真空泵应设阀门或止回阀;

2 麻醉或呼吸废气真空泵进气管及排气管宜采用柔性连接;

3 麻醉或呼吸废气排放机组进气口应设阀门,并满足本规范5.3节的规定。

4.5.9  其它相关要求

1 真空泵功率大于或等于0.75KW的麻醉或呼吸废气排放机组应符合本规范第4.4.8条(14)款的规定。

2真空泵功率小于0.75KW的麻醉或呼吸废气排放机组可安装在终端设备附近区域。

  共用医用真空机组

4.5.10  真空泵应符合本规范4.5.6条的规定。

4.5.11 麻醉废气排放终端宜少于3个。麻醉废气排放末端分支管道应距医用真空终端距离1.5以上。

   粗真空风机排放机组

4.5.12  风机应满足以下要求:

1  风机的设计运行真空压力宜高于17.3kPa130mmHg);

2  粗真风机排放机组不应用作其它用途。

4.5.13  设备的管道连接、阀门设置及附件应符合本规范第4.5.8条的规定。

4.5.14 对其它相关的要求应满足本规范第4.5.9条的规定。

   射流式排放系统

4.5.15  引射气体应采用惰性压缩气体、器械用空气或其它独立压缩空气系统来驱动,不宜使用医疗空气驱动引射器。

4.5.16  独立压缩空气系统应至少设置一台备用压缩机,当最大流量的单台压缩机故障时其余压缩机仍应能满足设计流量。

4.5.17  独立压缩空气系统内任何部件发生单一故障维修时,系统应能连续工作。

4.6  医用气体储存库

4.6.1  医用气体的储存应设置有专用仓库,其平面布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安全通道及消防等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

4.6.2  医用气体储存库严禁设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内或楼层中。

4.6.3  医用气体储存库宜布置为独立单层建筑物,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如与其它建筑、构筑物毗连,其毗连的墙应为无门、窗、洞的防火墙并应有直通室外的门。其围护结构上的门窗应向外开启,并不得用木质、塑钢等可燃材料制作。

4.6.4  医用气体储存库内气瓶应按品种各自分实瓶区、空瓶区布置,并设立明显的区域标记,同时应有防止瓶倒的措施。

4.6.5  医用气体储存库内不得有地沟、暗道。仓库内应通风、干燥,瓶库的窗玻璃应涂白漆,严禁明火。

4.6.6  医用气体储存库防雷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规定,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30Ω医用氧气、医用氧化亚氮储存间电气设施应防爆。

4.6.7  医用气体储存库应保证通风良好,换气次数不应少于8/小时

5  医用气体管道与附件

5.1  管材与管件

5.1.1  医用气体管材应为无缝铜管或无缝不锈钢管道。

      所有医用压缩气体管材宜使用无缝铜管。一氧化氮废气排放系统应使用不锈钢管道材料。

5.1.2  医用气体无缝铜管材料与规格应符合《医用气体和真空用无缝铜管》YS/T 650 标准。

5.1.3  医用气体无缝不锈钢管应符合《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 14976标准。

1 材质应达到或高于0Cr18Ni9(等效于SUS 304或之上),组织状态应是奥氏体

2 规格应符合《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17395标准;

3  不锈钢管壁厚应经强度与寿命计算确定,且最小公称壁厚不应小于表5.1.3规定。

                 医用气体无缝不锈钢管最小公称壁厚mm            5.1.3

公称直径DN

8-10

15-25

32-50

65-125

150-200

管材最小公称壁厚

1.5

2.0

2.5

3.0

3.5

5.1.4  医用气体系统用铜管件应符合《铜管接头  第一部分:钎焊式管件》GB/T 11618.1标准规定;不锈钢管件应符合《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T 12459标准规定

5.1.5  所有医用压缩气体管材及附件均应严格脱脂。

     医用真空管材宜脱脂处理。医用气体管材脱脂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无缝铜管、铜管件脱脂标准与方法应符合《医用气体和真空用无缝铜管》YS/T 650 标准;

2 无缝不锈钢管、管件洁净度应达到内表面碳的残留量不超过20mg/m2无毒性残留

3  管材应在交货前完成脱脂清洗工序,并进行密封包装标识。

5.1.6  医用气体管材应具有明确的标记,应包含制造商名称或注册商标、保证能溯源的产品类型、规格、批次号或生产日期。

5.1.7  医用气体管道成品弯头半径不应小于管道外径,机械弯管或煨弯弯头半径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3-5倍。

5.1.8  医用氧气管道禁止使用折皱弯头。

5.2  管道设置

5.2.1  对医用气体压力稳定要求高的用点附近,宜就近设置储罐或采取其它压力稳定措施。

5.2.2  生命支持区域的医用氧气、医用真空、医疗空气管道宜从医用气源处单独接出。

5.2.3  医用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及其混合气体管道敷设处应保证通风良好。其管道不宜穿过医护人员的生活、办公区,必须通过时该处管道上不应设置法兰或阀门。

5.2.4  医用气体管道分支连接应使用成品管件。

5.2.5  医用气体管道敷设的环境温度应始终高于管道内气体的露点温度5以上。当无法满足而导致医用气体管道可能有凝结水析出时,其坡度至少应为0.002。医用真空管道应坡向集污罐并在管段最低点设排水装置。室外管道因寒冷气候可能造成医用气体析出凝结水的部分应采取有效保温防冻措施。

5.2.6  建筑物内的医用气体管道应敷设在专用管井内。

5.2.7  医用气体管道穿墙、楼板、以及建筑物基础时应设套管,套管内医用气体管道不应有焊缝,套管与医用气体管道之间应以不燃材料填实。

5.2.8  医疗房间内的医用气体管道应作等电位接地。

5.2.9  医用气体汇流排、切换装置、各减压出口、安全放散口与输送管道应做防静电接地。医用气体管道接地间距不应超过80m且不少于一处,埋地医用气体管道两端应有接地点;除采用等电位接地外宜为独立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法兰之间应采用跨接导线,连接电阻应小于0.03Ω

5.2.10  室外部分医用气体管道应有防雷击措施。

5.2.11  医用气体输送管道安装支架应为非燃烧材料制作并经防腐处理,管道与支吊架的接触处应做绝缘处理。

5.2.12  架空敷设的医用气体管道,支吊架间距应满足以下规定:

  1 水平直管道支吊架最大间距应满足表5.2.12的规定;

  2 垂直管道限位移支架间距应为表5.2.12数据的1.2-1.5倍,每层楼板处应设一处。

医用气体水平直管道支吊架最大间距            5.2.12

公称直径DNmm

10

15

20

25

32

40

50

65

80

100

125

150-200

铜管最大间距(m

1.5

1.5

2.0

2.0

2.5

2.5

2.5

3.0

3.0

3.0

3.0

3.0

不锈钢管最大间距(m

1.8

2.2

2.8

3.3

3.7

4.2

5.0

6.0

6.7

7.7

8.9

10.0

注:本表中不锈钢管间距按表5.1.3壁厚计算;DN8导压管水平支架间距1.0m

5.2.13  架空敷设医用气体管道间距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医用气体管道之间、管道与附件外缘间距不应小于25mm,且应满足维护要求;

  2 医用气体管道与其它管道的间距应满足表5.2.13规定。无法满足时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

架空医用气体管道与其它管道之间最小净距          5.2.13

 

与氧气管道净距(m

与其它医用气体管道净距(m

并行

交叉

并行

交叉

给水、排水管

0.15

0.10

0.15

0.10

保温热力管

0.25

0.10

0.15

0.10

不燃气体管

0.15

0.10

0.15

0.10

燃气管、燃油管

0.50

0.25

0.15

0.10

裸导线

1.50

1.00

1.50

1.00

绝缘导线或电缆

0.50

0.30

0.50

0.30

穿有导线的电缆管

0.50

0.10

0.50

0.10

  5.2.14  埋地或地沟内的医用气体管道不应采用法兰或螺纹连接。当管路必须设置阀门时应设专用阀门井。

5.2.15  埋地或地沟敷设的医用气体管道应作加强绝缘防腐处理;地沟内应有排水措施。

5.2.16  埋地医用气体管道的敷设深度应大于当地冻土层厚度,且管顶距地面不宜小于0.7m

5.2.17  地下医用气体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等及其地下管线之间最小净距应参照《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中附录表中的间距执行。

5.2.18  当埋地管道穿越道路或埋深不足、地面上载荷较大时,管道应加设防护钢套管。

5.2.19  医用气体管道地沟应用细沙填实。

5.3  阀门与设置

5.3.1  一般规定

5.3.1.1  管道系统维护、测试、扩容时应通过适当的阀门对相关的区域实行隔离。

5.3.1.2  除区域阀门外的所有阀门应安装在专门管理区域或使用带锁柄的阀门。

5.3.1.3  阀门气体种类及控制区域的标识应满足本规范第5.5.9条规定。

5.3.1.4  阀门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医用气体应使用铜或不锈钢材质的等通径阀门;

2 需要焊接连接的阀门两端应带有预制的连接短管;

3 压缩气体管道阀门应经过脱脂处理并达到如下洁净度规定:工作压力不高于3MPa的阀门,表面碳氢化合物含量不超过550mg/m2;工作压力高于3MPa的阀门,表面碳氢化合物含量不超过220mg/m2,颗粒物大小不超过50μm

5.3.1.5  大于DN25的医用氧气管道阀门应采用专用截止阀,阀门应设置明确的当前开、闭状态指示以及开关旋向指示。

5.3.1.6  医用气体供应主干管道上不应使用电动或气动阀门。

5.3.2 进入建筑物内的医用气体主管应设置总阀门。

5.3.3 主管上的分支立管数量超过一根时,靠近主管的每个立管上应安装阀门。

5.3.4 每楼层靠近立管或主管处应设有主要分支阀门。

5.3.5 区域阀门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每楼层内所有气体终端及终端设备应由同楼层相应的区域阀门控制;

2  区域阀门与受其控制的终端应有防火墙或防火隔断隔离;

3  区域阀门使用侧宜设有压力表并安装在带保护的阀门箱内;

4  区域阀门箱应满足紧急情况下操作阀门的需求,并安装在容易操作的位置。

5.3.6 重要生命支持区域的每间手术室、麻醉室及每个重症监护区域外面的每种医用气体管道上应安装区域阀门。

5.3.7 管道预留端应设阀门并封堵。

5.4  其它管道附件

5.4.1  医用气体阀门、密封元件、过滤器等所有管道附件,与医用气体接触的材料不得与相应的气体产生有火灾危险、危害、毒性或腐蚀性物质。

5.4.2  医用气体管道法兰应与管道为同类材料。

5.4.3  医用气体管道法兰垫片宜使用金属材质,医用氧气管道法兰垫片宜使用退火软化铜垫片、镍及镍基合金垫片。

5.4.4  医用气体减压阀应采用经过脱脂处理的铜或不锈钢材质减压阀,应符合《减压阀一般要求》GB/T 12244标准的规定。

5.4.5  医用气体安全阀应采用经过脱脂处理的铜或不锈钢材质的全启式安全阀,并符合《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ZF001的规定。

5.4.6  医用气体压力表精度不得低于1.5级,其最大量程应为最高工作压力的1.5-2.0倍。

5.4.7  医用气体减压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为包含安全阀的双路型式,每一路均应满足最大减压流量及安全泄放需求;

2  减压前后均应设置压力表。

5.4.8  医用真空除污罐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医用真空除污罐应能承受200kPa气体压力,在真空压力100kPa下应保持密封性能完好;

2  应能观察到内部或有明确的液位指示;

3  应能简单操作排除内部积液。

5.4.9  医用气体细菌过滤器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细菌过滤器的除尘精度应能达到0.01μm,效率达到99.9999%

2  细菌过滤器应设有备用,每一组均应能满足设计流量需求;

3  医用气体细菌过滤器应有明确的滤芯寿命监视措施。

5.4.10  当医用气体管道系统采用单一管道压力难以保证供应参数时,宜在医疗建筑入口或适当位置设置医用气体减压装置。

5.4.11  医用真空除污罐应安装在医用真空管段的低点或缓冲罐入口侧,并应有旁路或备用。

5.4.12  除牙科的湿式系统外,用气体细菌过滤器不应安装在真空泵排气端并应设有备用细菌过滤器

5.5  医用气体颜色和标识

  一般规定

5.5.1  医用气体管道、阀门、终端组件、软管组件和压力指示仪表,均应有耐久、清晰、易识别的标识。

5.5.2  医用气体标识的方法应为金属标记、模版印刷、盖印和粘着性标志。施工中宜采用粘着性标志。

5.5.3  医用气体的颜色与标识代号应符合表5.5.3的规定。

            医用气体颜色和标识符号               5.5.3

医用气体名称

 

颜色规定

颜色编号

GSB 05-1426

额定压力

kPa

中文

英文

医疗空气

医疗空气

Med Air

黑色-白色

/

400

器械空气

器械空气

Air 7

黑色-白色

/

700

牙科空气

牙科空气

Dent Air

黑色-白色

/

550

合成空气

合成空气

Syn Air

黑色-白色

/

400

医用真空

医用真空

Vac

黄色

Y07/

-

富氧空气

富氧空气

93%O2

白色

 

400

医用氧气

医用氧气

O2

白色

 

400

氮气

氮气

N2

黑色

PB11/

700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CO2

灰色

B03/

400

氧化亚氮

氧化亚氮

N2O

蓝色

PB06/

400

氧气/氧化亚氮混合气体(v/v50)

/氧化亚氮

O2/N2O

白色-蓝色

/PB06

400

氦气/氧气混合气体(O2<30v/v)

氦气/氧气

He/O2

棕色-白色

YR05/

400

麻醉废气排放

麻醉废气

AGSS

朱紫色

R02/

-

呼吸废气排放

呼吸废气

AGSS

朱紫色

R02/

-

注:1、表中颜色编码系采用GSB 05-1426-2001《漆膜颜色标准样卡》的规定。因GSB 05-1426-2001中无黑色、白色的规定编号,使用中按常规黑色、白色作颜色标识。

2、标识和颜色规定的耐久性试验:在环境温度下,用手不太用力地反复摩擦标识和颜色标记,首先用蒸馏水浸湿的抹布擦拭15秒,然后用酒精浸湿后擦拭15秒,再用异丙醇浸湿擦拭15秒。标记应仍然是清晰可识别的。

5.5.4  任何有颜色标识的圈套、色带或夹箍,颜色均应覆盖到其全周长。

  颜色和标识的设置规定

5.5.5  医用气体管道标识应包含以下内容:

1  气体的中英文代号;

2  气体的颜色标记;

3  标有气体流动方向的箭头;

4  若医用压缩管道的运行压力不在表5.5.3的额定压力范围区间内,则管道上的标识除气体代号外还应包括气体的运行压力。

5.5.6  医用气体管道标识的设置应按以下规定进行:

1  标识沿管道的纵向轴以一定的间隔连续设置,间距不应超过10

2  管道经过的任一房间内至少设有一个标识;

3  管道穿越的隔墙或隔断的两侧均应有标识;

4  立管穿越的每一层应至少有一个标识;

5  标识使用的字体应不小于6mm高。标识长度不应小于40mm

5.5.7  医用气体管道外表除本章规定的标识外,不应有其它涂料或涂覆层。

5.5.8  医用气体输入、输出口处的标识应包含气体代号、压力及气流方向的箭头。

5.5.9  阀门的标识应按以下规定进行:

1  每种气体的中英文代号;

2  阀门所服务的区域或房间的名称;

3  若正压管道的运行压力不在表5.5.3的额定压力范围区间内,则阀门上的标识还应包含气体运行压力;

4  应有明确的当前开、闭状态指示以及开关旋向指示;

5  应标明注意事项及警示语。

5.5.10  终端组件的标识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终端组件外表面应按表5.5.3规定设置持久和清晰的颜色及中英文或英文代号,无中文代号的应在其安装位置处附近设置中文代号;

2  气体插头应按表5.5.3规定设置持久和清晰的颜色和中英文代号;

3  文字的高度:中文不应小于3.5mm,英文不应小于2.5mm

5.5.11  除医疗器材上的软管组件外,医用气体工程中使用的低压软管组件的标识应符合:

1  所有管接头/套管和夹箍上应标识有气体的中英文或英文代号;

2  软管的两端应贴有带颜色标记的条带;

3  如使用色带条,则色带应设置在靠近软管的连接处,且色带宽度应不小于25mm

4  软管组件上应至少有一处标有气体的中文代号及安全使用的期限;

5  软管的端口应盖有带颜色标记的密封端盖。

5.5.12  医用气体报警装置应有明确的监测内容及监测区域的中文标识。

5.5.13  医用气体计量表应有明确的计量区域的中文标识

5.5.14  埋地医用气体管道上方0.3m处宜设置开挖警示色带。

6  医用气体供应末端设施

6.1  医用气体终端组件

  医用压缩气体和真空的终端组件

6.1.1  医用压缩气体和真空的终端组件分为医疗空气、器械空气、医用真空、医用氧气(含富氧空气)、医用二氧化碳、医用氮气、医用氧化亚氮、医用氧/氧化亚氮、医用氦/氧等终端组件。

6.1.2  终端组件应包括如下部件:

1  终端插座:应包括一个特定医用气体的专用接口和一个专用识别口;

2 终端确认止回阀:仅当终端组件插入特定的医用气体专用插头后,该阀才会打开,拔出此专用插头该阀应自动关闭,停止气体供应;

3 终端维护阀(真空终端组件除外):手动或自动均可。该阀保证本终端组件维修时不必关闭供气管道;

4 终端底座:终端组件中与供气管道系统连接的部分。

6.1.3  不同气体的终端组件在安装、使用和维修时均应具有不可互换性。每种终端插座所包含的专用气体识别口也应具有不可互换性。

6.1.4  终端组件的材料应满足:

1  与气体接触的材料应能对潮湿和周围材料抗腐蚀,并在-20℃60℃的温度范围内与相应的医用气体不产生有火灾危险、危害、毒性或腐蚀性物质;

2 弹簧、张力零件、与医用气体接触的易磨损零件不应采用电镀件;

3  与医用气体接触的非金属部件、密封材料和可能使用的润滑剂,其自燃温度不应低于160℃

6.1.5  终端组件承受的压力应满足:

1 压缩气体的终端组件在持续承受其2倍额定工作压力的情况下,应保持结构完好;

2 真空的终端组件在真空压力40kPa-90kPa下应能正常工作;在持续0.5MPa的试验压力下应保持结构完好。

6.1.6  除氮气和器械空气外,终端组件与管道的连接应是永久性连接或气体专用性连接。

6.1.7  终端组件与低压软管的连接:应直接在软管插入端箍上金属环,或通过专用螺纹制式接头方式,或是直径限位的安全制式接头方式。

6.1.8  终端组件的流体阻力应满足以下测试规定:

1 通过终端组件及其医用气体专用插头的流体阻力应不低于表6.1.8的规定;

插有气体插头的终端组件的流量和压力降规定                           6.1.8

终端额定压力(kPa

试验压力(kPa

试验流量(l/min

通过终端的最大压降(kPa

400-500

400-500

700-1000

真空

320

320

560

60(真空压力)

60

200

350

40

15

70

70

15

注:表中数值与ISO7396-1:20077.2.17.2.27.2.37.2.4和表2,以及ISO53594.4.14的规定一致。

2 氮气和器械空气终端组件除了上述(1)的规定外,在背压不超过15kPa的情况下,通过输出口(或接设备端)的压降还应不超过25kPa

6.1.9  终端组件的连接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插入医用气体专用插头时,应能察觉到触觉及听觉上的锁定指示;

2 医用气体专用插头插入终端组件并锁定的轴向力不应超过100N,力矩不大于1N∙m

3 释放终端组件锁定机构的推力或拉力应不小于20N且不大于110N,力矩应不小于0.1N∙m且不大于1N∙m

4 释放所有锁定措施从终端组件拔出插头所需要的力应不大于100N

5 终端组件在承受500N的轴向拉力时应保持性能完好。

6.1.10  终端组件的密封性能应满足:插入气体插头、一侧伴有作用力及拔出医用气体专用插头几种情况下,终端组件的泄漏均不应超过0.296ml/min(相当于0.03kPa∙l/min)

6.1.11  医用压缩气体和真空的终端组件的颜色和标识应遵照本规范5.5节的规定。

6.1.12  医用压缩气体和真空的终端组件的试验方法见本规范附录C.1的规定。

  麻醉废气排放终端组件

6.1.13  麻醉废气排放终端组件应包括如下部件:

1 终端插座:终端插座应包括一个专用型式接口和一个专用气体识别口;

2 终端确认止回阀:仅当终端组件插入麻醉废气专用插头该阀才会打开;拔出此专用插头该阀应自动关闭,停止气体供应;

3 终端底座:终端组件中与麻醉废气排放管道系统连接的部分。

6.1.14  终端组件中与麻醉气体相接触的材料:应能抗腐蚀,并在-20℃60℃的温度范围内与相应的医用气体和麻醉剂蒸汽不产生有火灾危险、危害、毒性或腐蚀性物质。

6.1.15  终端组件底座与管道的连接应是永久性或是专用型式的。且该专用型式不得与其它医用气体管道、低压软管组件、呼吸系统、以及其它麻醉气体净化部件的连接相兼容。

6.1.16  废气接收或排放软管与软管插口的连接应符合以下规定:

  1 软管与软管插口处的套管或金属箍被夹紧后,不应再取下或重复使用;

  2 软管与软管插口连接处应能承受持续60秒的600N轴向拉伸力。

6.1.17  通过终端组件及麻醉废气专用插头的流体阻力应符合表6.1.17的规定。

插有气体插头的废气排放终端的流量和压力降的规定       6.1.17

适用类型

试验压力

试验流量(l/min

通过终端的最大压降(kPa

粗真空

大气压

90

15

射流式

大气压

50

5

6.1.18  终端组件的连接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插入麻醉废气专用插头时,应能察觉到触觉及听觉上的锁定指示;

2 除螺纹接头外,麻醉废气专用插头插入终端组件且锁定的轴向力不应超过100N

3 除螺纹接头外,释放终端组件锁定机构的推力或拉力应不小于20N且不大于110N

4 释放所有的锁定措施,从终端组件拔出插头所需要的力应不大于100N

5 在终端组件承受500N的轴向拉力和77kPa的输入压力时,应保持性能完好。

6.1.19  麻醉废气排放终端组件的密封性能应满足:插入及拔出麻醉或呼吸废气专用插头、且在最大和最小操作压力条件下,终端组件的泄漏均不应超过2.96ml/min(相当于0.3kPa∙l /min)

6.1.20  麻醉废气排放终端组件的颜色和标识应遵照本规范5.5节的规定。

6.1.21  麻醉废气排放终端组件的试验方法见本规范附录C.2的规定。

6.2  医用气体低压软管组件

6.2.1  医用气体低压软管组件的连接可以用于固定管路系统与其终端之间、两终端之间、终端和医疗设备之间、管道系统的备用供气和应急维护输入口、备用供气系统和医疗设备之间等。医用气体低压软管组件应满足医用气体专用性要求。

6.2.2  医用气体低压软管组件应包括进气口与出气口连接件,且应满足:

1 进气口或出气口连接方式可以是专用螺纹制式连接(NIST接头)、直径限位的安全制式连接(DISS接头)或管接头限位的制式连接(SIS接头);

  2 出气连接件也可为符合本规范第6.1.7条规定的终端组件;

    3 金属箍连接时,不应使用螺纹等可拆卸金属箍或重复使用,软管与连接接口之间不得垫有其它材料。

  4 用于医用压缩气体的软管内径应至少为5mm,用于真空的软管内径应至少为6.3mm

6.2.3  低压软管组件所有材料允许环境温度应为-10℃40℃,组件内所有与医用气体接触的部件、密封材料需使用的润滑剂等与相应的医用气体不应产生有火灾危险、危害、毒性或腐蚀性物质。

6.2.4  低压软管组件机械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压缩气体的软管在23℃5.6MPa40℃4MPa承压条件时不得发生破裂;

2 压缩气体的软管组件在60秒内应能承受600N轴向拉力,真空软管组件应能承受300N轴向拉力。

6.2.5  压缩气体软管内承压从50kPa增加至1.4MPa、真空软管内气体承压从50kPa增加至0.5MPa时,软管外径及长度的增加不得超过5%

6.2.6  20 l/min的流量下,压缩气体低压软管组件内承压320kPa且外部施加400N力、真空低压软管组件内真空压力为90kPa且外部施加300N力时,组件流量下降不应超过10%且软管不得出现明显的变形。

6.2.7  软管分层之间粘着力应不小于1.5kN/m

6.2.8  在无任何支撑及非承压情况下,软管弯曲半径为软管内径10倍时不得出现明显扭结。

6.2.9  医用气体低压软管组件泄漏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压缩气体低压软管组件内承压1.4MPa或真空低压软管组件内承压0.5MPa时,组件的泄漏率不得超过0.592ml/min0.06kPa∙l/min

  2 低压软管组件出气端如设有止回阀,止回阀泄漏不得超过0.296 ml/min0.03 kPa∙l/min

6.2.10  低压软管组件的流体阻力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医用氮气和器械用空气低压软管组件内测试承压560kPa、流量在350 l/min时压降不得超过80kPa

  2 其余压缩气体低压软管组件内气体测试压力在320kPa下,流量40 l/min时压降不得超过25kPa,流量200 l/min时压降不得超过80kPa

  3 真空低压软管组件内真空压力在60kPa、流量在25 l/min时压降不得超过20kPa

6.2.11  压缩气体低压软管组件应设有断开连接时防止管接头从NIST接头、DISS接头或SIS接头快速弹出的措施。

6.2.12  医用气体低压软管组件的测试方法见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

6.3  医用供应设备

6.3.1  医用供应设备所使用的医用气体终端组件应符合本规范第6.1节的规定。

6.3.2  医用供应设备及其环境条件应符合《医用电气设备 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GB 9706.110章规定。

6.3.3  医用供应设备对电击危险的防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6.3.3.1  内置或安放于医用供应装置的照明设备应遵守《灯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GB 7000.1的相关规定;

6.3.3.2  电压和能量的限制要求应满足GB 9706.115规定。

6.3.3.3  外壳与防护罩除满足GB 9706.116的规定,且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在正常操作下所有外部表面直接接触防护等级至少应为IP2XIPXXB

2 在医用气体、麻醉废气排放或液体管道系统的维护过程中的带电部件的防护等级不应降低。

6.3.3.4  隔离应满足GB 9706.117的规定。

6.3.3.5  保护接地、功能接地和电位均衡除应满足GB 9706.118的规定,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医用气体终端不需接地;

  2 医用供应设备上的等电位接地端子应通过导线单独连接到病房的辅助等电位接地端子上。

6.3.3.6  连续漏电流及病人辅助电流应符合GB 9706.119的规定。

6.3.3.7  电介质强度应符合GB 9706.120的规定。

6.3.4  医用供应设备机械防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6.3.4.1  机械强度除满足GB 9706.121的规定,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医用供应设备在抗撞击试验后带电部分不能外露,且医用气体终端仍应满足本规范第6.1节的要求;

  2 医用供应设备及其载荷部件在静态载荷试验后不应产生永久性变形,或相对于承重表面倾斜度不应超过10°

6.3.4.2  运动部件要求应符合GB 9706.122的规定。

6.3.4.3  面、角和边的的要求应符合GB 9706.123的规定。

6.3.4.4  正常使用时的稳定性应符合GB 9706.124的规定。

6.3.4.5  飞溅物的要求应符合GB 9706.125的规定。

6.3.4.6  医用供应设备噪音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每一音频的噪音峰值应不大于35dB(A)

  2 除治疗、诊断或医用供应设备调节产生的噪音外,医用供应设备在额定频率下实施1.1倍额定电压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不应超过30dB(A)

6.3.4.7  悬挂物的要求应符合GB 9706.128的规定。

6.3.5  医用供应设备对辐射危险的防护应满足以下要求:

6.3.5.1  X射线辐射要求应符合GB 9706.129的规定。

6.3.5.2  对电磁兼容性的要求除满足GB 9706.136的规定外,医用供应设备在距离0.75m处产生的磁通量峰-峰值不应超过下列值:

1 用于肌电图设备:0.1×10-6 T

2 用于脑电图设备:0.2×10-6 T

3 用于心电图设备:0.4×10-6 T

6.3.6  医用供应设备对易燃麻醉混合气体点燃危险的防护应符合GB 9706.1第六篇的规定。

6.3.7  医用供应设备对超温和其它安全方面危险的防护应满足以下要求:

6.3.7.1  超温要求除符合GB 9706.1 42规定外,灯具及其暴露元件温度不应超过GB 7000.1规定的最高温度。

6.3.7.2  医用供应设备防火性能应符合GB 9706.1 43.1条规定,且在正常或单一故障状态下,可燃材料温度不得升至其燃点,也不得产生氧化剂。

6.3.7.3  溢流、液体泼洒、泄漏、受潮、进液、清洗、消毒、灭菌和相容性要求应符合GB 9706.144规定。

6.3.7.4  生物相容性要求应符合GB 9706.148规定。

6.3.7.5  供电电源的中断要求应符合GB 9706.149规定。

6.3.8  医用供应设备对危险的防护要求应符合GB 9706.151规定。

6.3.9  医用供应设备非正常运行和故障状态,环境试验要求应符合GB 9706.1第九篇的规定。

6.3.10  医用供应设备的结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6.3.10.1  医用供应设备外壳的最低部位应设通风开口以防止氧化性气体积聚。

6.3.10.2  元器件组件要求除应符合GB 9706.156规定外,其等电位接地连接导线连接器应固定。

6.3.10.3  电源、元器件及布线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医用供应设备的外部不应安装可触及的主控开关或熔断器,不应使用带开关的电源插座;

  2 主电源连接器及设备电源输入要求应符合GB 9706.157.2条规定;

    3 端子及连接部分的接地保护除应符合GB 9706.158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a 保护接地导线导电能力应不小于2.5mm2横截面铜导线的导电性能,且应各自连接到公共接地;

      b 外部连接设备的等电位接地连接点的导线应当采用至少4mm2横截面的铜,且应能够与等电位接地连接导线分离;

      c 电源本身所有保护接地导线应连接至医用供应设备中的等电位接地;

      d 生命支持区域内医用供应设备上应提供医疗专用接地。该接地应与医用供应设备绝缘且连接导体的导电能力不应小于16mm2铜截面的电导性。

  4 医用供应设备内部布线、绝缘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医用供应设备中电、气应分隔开,强电和弱电宜分隔开;

      b  如通讯线与电源电缆或电线管、气体软管设置在一起时,应满足单一故障下的电气安全性能;

      c  每种管道维护时不应接触到电气系统中的带电部分;

      d  其它绝缘要求应符合GB 9706.159.1条的规定。

  5 过电流及过电压保护除应符合GB 9706.159.3条规定外,医用供应设备中脉冲继电器还应符合《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气装置的开关1部分: 通用要求》GB 16915.1GB 9706.1中第57.10条的规定;

  6 正常和单一故障状态下,可能产生火花的电器元件与氧化性医用气体和麻醉废气排放终端组件的距离至少应为200 mm

7 当水平安装时,液体分隔腔应安装在电分隔腔的下方。

6.3.11  医用供应设备中的控制阀门应只能使用专用工具操作。

6.3.12  医用供应设备内医用气体管道的环境温度不得超过50℃医用气体软管的环境温度不得超过40℃

6.3.13  条带型式的医用供应设备内医用气体管道宜使用铜管,且不得使用软管及低压软管组件,管道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5.1节的规定。

6.3.14  医用悬吊供应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医用悬吊供应设备中的医用气体低压软管组件应符合本规范第6.2节的规定;

2 如果电缆和医用气体的软管安装在一起,电缆应设有护套并有绝缘措施或安装在电线软管内。

6.3.15  医用供应设备机械强度测试的方法见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

6.4  设置规定

6.4.1  气体终端组件的安装高度宜距离地面900-1600mm,终端组件中心距墙或隔断应大于200mm

6.4.2  横排布置的终端组件,相邻终端组件的中心距宜为80150mm且等距离分布。

6.4.3  医用供应设备安装高度应确保所有气体终端组件离地面高度符合本规范第6.4.1条规定。

6.4.4 医用悬吊供应设备的安装高度应确保其离地面距离最小时,设备上的医用气体终端组件高度符合本规范第6.4.1条规定。

6.4.5 如需在横排布置的真空终端邻近处设置真空瓶支架,则支架宜设在真空终端离病人较远一侧。

7  医用气体系统监测

7.1  医用气体系统报警

7.1.1 一般规定

7.1.1.1  除安装在医用气源上的本地报警外,每一个监测点应有独立报警显示。

7.1.1.2  报警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报警显示应持续至故障解除;

2  报警声响应无条件启动,1米处声响不应低于55dBA并有暂时静音功能;

3  具有报警指示灯故障测试功能;

4  报警传感器连线断开时应有声光报警;

  5  应有断电恢复自启动功能。

7.1.1.3  每个报警器的标识应符合本规范第5.5.12条的规定。

7.1.1.4  气源报警及区域报警供电应同时接入医院的应急备用电源。

7.1.2 气源报警安装与设置

7.1.2.1  气源报警应安装在有24小时连续监控的区域。

7.1.2.2  如需设第二个气源报警,两个气源报警均应直接连接至所要监控的触发装置。

7.1.2.3  报警信号如需通过继电器连接至气源报警器,则继电器的控制电源不能与任何气源报警共用电源。

7.1.2.4  气源报警应设有如下报警内容:

1  汇流排钢瓶切换时应启动报警;

2  医用液体储罐中气体供应量低时应启动报警;

3  医用供气系统切换至应急备用供气源时应启动报警;

4  应急备用供气源储备量低时应启动报警;

5正压供气源工作压力超出允许压力上限及欠压20% 时应启动超、欠压报警;真空压力低于56 kPa(420mmHg)时应启动欠压报警;

6  气源报警器应对每一个气源设备至少设一个故障报警显示,任何一个本地报警启动时,应同时在气源报警上显示相应设备的故障。

7.1.2.5  位于不同区域的气源设备应设各自独立的气源报警面板。

7.1.2.6  如计算机系统用于气源报警时,应满足如下要求;

1  计算机系统应能连续不间断的正常工作;

2  计算机系统禁止用于其它用途;

3  计算机应有继电信号接口部件的故障显示;

4  如传感器独立供电,其电源应接入医院的应急备用电源;

5  传感器或压力开关应直接连接至计算机系统。

7.1.3 区域报警安装与设置

7.1.3.1  区域报警面板应安装在护士站或其它类似监视区域,区域报警宜设医用气体压力显示。

7.1.3.2  生命支持区域应设有压缩气体工作压力超出允许压力上限及欠压20% 时的超、欠压报警;真空压力低于37kPa(275mmHg)时的欠压报警。

7.1.4  本地报警设置与规定

7.1.4.1  医疗空气系统、器械用空气系统、医用真空汇、医用分子筛制氧机组、麻醉气体排放系统本地报警应设置如下内容:

1  当备用压缩机、真空泵、麻醉废气排放真空泵投入运行时,应启动备用运行报警;

2  医疗空气系统未安装一氧化碳转换为二氧化碳装置时宜设置一氧化碳浓度监控,当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时应启动报警;

3  当医疗空气压力露点温度超过0℃时应启动报警,器械用空气压力露点温度高于-30℃时应启动报警;

4  液环压缩机内应具有水分离器高水位报警功能;非液环压缩机系统应设排气高温停机报警;

5  采用液环水冷式压缩机的空气系统中,储气罐内液位高于可视玻璃窗口或液位计最高位置时应启动液位报警;

6  医用真空汇应设真空泵故障停机报警;

    7 医用分子筛制氧机压缩机、分子筛吸附塔应设故障停机报警;

    8 医用分子筛制氧机富氧空气压力露点温度超过0℃时应启动报警;

    9 当医用分子筛制氧机氧浓度低于93%时应启动氧气浓度低报警及应急备用气源运行报警;

    10 医用分子筛制氧机宜设一氧化碳浓度超限报警。

7.1.4.2  本地报警可与气源设备共用电源。

7.2  医用气体计量

7.2.1  集中供应的医用气体系统,应视医院需求在确有必要时设置计量仪表。

7.2.2  医用气体计量表应根据医用气体的种类、工作压力、温度、流量和允许压力降等条件选择。

7.2.3  医用气体计量表应安装在不燃或难燃结构上,便于巡视、检修的地方。禁止安装在下列场所:

  1 有可能因泄漏而滞留医用气体的隐蔽场所;

  2 潮湿及环境温度高于45℃的地方;

  3 堆放易燃易爆、易腐蚀或有放射性物质等危险的地方。

7.2.4  医用氧气源计量表应可瞬时、累计计量,宜具有数据传输功能。

7.3  医用气体系统集中监测与报警

  一般规定

7.3.1  医用气体管道系统宜设置集中监测与报警系统。

7.3.2  医用气体系统集中监测与报警的内容,应包括并满足本规范7.1规定的气源监测报警、区域监测报警的要求。

7.3.3  中央监测管理系统应能够与现场测量仪表以相同的频率与测量精度连续记录各系统运行参数和设备状态。

7.3.4  监测系统的应用软件宜配备实时瞬态模拟软件,可进行存量分析和用气量预测等。

7.3.5  中央监测管理系统应有参数超限报警、事故报警及报警记录功能,宜有系统或设备故障诊断功能。

7.3.6  中央监测管理系统可以不同方式显示各系统运行参数和设备状态的当前值与历史值。其储存介质和数据库应保证连续记录一年的运行参数。

7.3.7  中央监控管理系统宜兼有信息管理(MIS)功能。

  监测及数据采集

7.3.8  监测系统的电路和接口设计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具有通用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7.3.9  监测系统应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充分提高可靠性,应设有系统自身诊断功能,并对关键设备应采用冗余技术。

7.3.10  监测及数据采集系统的主机站房应有不间断电源和后备电源。

7.4  医用气体传感器

7.4.1  露点传感器精度漂移应小于1℃/年。

7.4.2  一氧化碳传感器应是化学型的,在浓度为10×10-6时误差不应超过2×10-6

7.4.3 区域报警传感器不宜使用电接点压力表。

7.4.4  传感器测量范围和精度应与二次仪表匹配,并高于工艺要求的控制和测量精度。

7.4.5  压力或压差传感器的工作压力或压差应大于该点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力(压差)的1.5倍,量程应为该点正常值变化范围的1.21.3倍。

7.4.6  流量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前后应有保证产品所要求的直管段长度,量程应为系统最大工作流量的1.21.3倍。

7.4.7 气源压力报警监控传感器应安装在管路总阀门的使用侧。

7.4.8 区域报警传感器应安装在如下位置;

1  除手术室、麻醉室外的报警传感器应安装在区域阀门使用侧管道上;

2  区域报警传感器应安装有支管阀门。

8  医用氧舱气体供应

8.1  一般规定

8.1.1  医用氧舱舱内气体供应参数应符合医用氧气加压舱》GB/T 19284医用空气加压氧舱》GB/T 12130的规定要求。

8.1.2  医用氧舱气体供应系统的管路及其附件均应符合本规范第5的规定。

8.2  医用压缩空气供应

8.2.1  医用空气加压氧舱的医用压缩空气品质应符合本规范3.0.1条中医疗空气的要求

8.2.2  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医用压缩空气的气源与管路系统均应独立于医院集中供应的医用气体系统

8.2.3  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医用压缩空气的气源可参照本规范4.1配备,可不设备用压缩机与备用后处理系统

8.2.4  多人医用空气加压氧舱的空气压缩机配置不应少于2

8.2.5  医用空气加压氧舱空压机组的选型应满足本规范9.2.7条的流量要求

8.3  医用氧气供应

8.3.1  供应医用氧舱的氧气品质应符合本规范第3.0.1条中医用氧气的要求

8.3.2  医用氧舱供氧系统由医用氧气源系统、指示仪表及控制阀门、吸排氧装置等组成。

8.3.3  医用氧气加压舱的医用氧气源应为独立气源;医用空气加压氧舱氧气源宜为独立气源。

8.3.4  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医用氧气源与医院医疗用氧气共用气源时,医用氧气源应能同时保证医疗用途氧气的供应参数。

8.3.5  医用氧舱医用氧气减压装置、供应管路均应独立于医院集中供应的医用气体系统

8.3.6  医用氧气加压舱的供氧压力不应大于0.2MPa;医用空气加压氧舱的供氧压力应高于工作舱压力0.4MPa­-0.7MPa,当舱内满员且同时吸氧时供氧压降不应大于0.1MPa

8.2.7  医用氧气加压舱医用气源的计算量及流量应满足本规范9.2.6-9.2.7条的要求

8.3.8  工作压力大于0.8MPa的医用氧气阀门不应使用快开式阀门。

8.3.9  医用氧舱排氧管路应接至室外,排氧口应高于地面3m以上并远离火花散放点。

9  医用气体设计计算

9.1  一般规定

9.1.1  医用气体系统的设计方案应根据当地气源供应情况、医疗建筑建设与规划情况、自身医疗工艺情况,经详细调研、严格论证后确定。

9.1.2  医用气体系统气源、报警、末端设施、管道附件等应按本规范各章节的规定优化选用设置。

9.1.3  医用气体管道的设计压力,按《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3部分:设计和计算》GB/T 20801.3确定;医用真空管道设计压力取0.1MPa

9.1.4  医用气体管道的压力分级见表9.1.4

医用气体管道压力分级表               9.1.4

级别名称

压力(MPa

使用场合举例

真空管道

0p0.1(真空压力)

医用真空、麻醉或呼吸废气排放管道

低压管道

0≤p≤1.6

医用压缩气体供应管道、医用焊接绝热气瓶汇流排管道

中压管道

1.6p10

医用氧化亚氮汇流排、医用氧化亚氮/氧汇流排、医用二氧化碳汇流排管道

高压管道

p≥10

医用氧气汇流排、医用氮气汇流排、医用氦/氧汇流排管道

9.1.5  医用气体管道的设计寿命不应少于20年。

9.2  气体流量计算与规定

9.2.1  各医用气体管道的计算流量可按式9.1.1计算:

Q=Qa+ Qb(n-1)η                                    (9.1.1)

式中  Q——计算流量(l/min)

Qa——终端处设计流量(l/min),见附录B中各表;

Qb——终端处使用流量(l/min) ,见附录B中各表;

n——终端组件或计算单元的数量;

η——同时使用系数,参见附录B中各表。

9.2.2  各种医用压缩空气气源流量应按表9.2.3正。

医疗空气机组流量海拔高度修正值            9.2.3

海拔高度(米)

海平面

330

655

985

1310

1640

1970

2300

2620

2950

3280

修正值

1

1.01

1.03

1.05

1.06

1.08

1.1

1.12

1.15

1.17

1.19

注:海拔高度超过本表时,修正数值应按具体产品的指标确定。

9.2.3  医用真空、麻醉废气排放系统流量应按表9.2.4正。

医用真空机组流量海拔高度修正值            9.2.4

海拔高度(米)

海平面

330

655

985

1310

1640

1970

2300

2620

2950

修正值

1

1.07

1.15

1.26

1.37

1.56

1.78

2.15

2.7

3.89

注:海拔高度超过本表时,修正数值应按具体产品的指标确定。

9.2.4  医用氧气加压舱单人氧舱医用氧流量、用量按表9.2.4计算。

医用氧舱氧气源计算量             9.2.4

含氧空气与循环

完整治疗所需最长时间(小时)

完整治疗时间耗氧量(l

治疗时间外耗氧量(l/min

开环系统

2

30000

250

循环系统

2

7250

40

通过呼吸面罩供氧

2

1200

10

通过内置呼吸罩供氧

2

7250

60

9.2.5  医用氧气加压舱供氧系统的供氧量,至少应能满足氧舱按最高工作压力加压两次的需求。

9.2.6  医用氧气加压舱的医用氧气计算流量,应能保证以30kPa/min的氧舱升压速率对舱体进行充气。

9.2.7  医用空气加压氧舱的医疗空气计算流量,应能保证以10kPa/min的氧舱升压速率对各舱室充气。

9.3  管路阻力损失

9.3.1  管道流量计算应满足本规范9.2节规定。

9.3.2  终端设计流量应满足本规范第3.0.2条规定,且应考虑特殊部门的用气量。

9.3.3  医用气体管径及压力损失计算可按《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 503167章的规定进行。

9.3.4  系统压力损失在终端设计流量下应满足表9.3.4规定:

医用气体系统在终端设计流量下的压力损失                 9.3.4

气源系统

设计流量下的终端压力

kPa

气源或中间压力控制装置

出口压力(kPa

允许最大压降

kPa

氧气、医疗空气、氧化亚氮、二氧化碳、医用混合气体

400-500

450-500

50

器械空气、氮气

700-1000

750-1000

50-200

医用真空

40-87(真空压力)

(300mmHg-650mmHg)

60-87(真空压力)

(450mmHg-650mmHg)

15-20(真空压力)

(113mmHg-150mmHg)

 

 

 

 

 

 

 

 

注:医用真空汇入口真空压力允许超过87kPa不作限制。

9.3.5  麻醉或呼吸废气排放终端组件至呼吸面罩间气体流动的流量及允许阻力应满足表9.3.5规定:

   麻醉或呼吸废气排放系统末端设计流量与压力损失                 9.3.5

麻醉或呼吸废气排放系统

设计流量(l/min

允许最大压降kPa

粗真空系统

130

1

80

4

射流式系统

80

1

50

2

50

1

25

2

独立或共用真空系统

根据麻醉排放终端处的使用设备及真空泵的参数设置与调节

10  医用气体施工

10.1  一般规定

10.1.1  医用气体工程开工安装前应具备以下条件:

1  施工企业、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关资质证明与执业证书;焊工应具有有关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书;

  2  已批准的设计文件;

3  压力管道与设备已经按有关要求报建;

4  施工材料及现场水、电、土建设施配合准备齐全。

10.1.2  医用气体工程施工中除执行本规范的各项规定外,还应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施工验收标准、规范。

10.1.3  医用气体器材设备安装前应开箱检查并满足以下要求:

1  产品合格证与设备编号应一致;

2  配套附件文件与装箱清单应一致;

3  设备应完整,无机械损伤、碰伤,表面处理层完好无锈蚀,保护盖齐全。

10.1.4  焊接医用气体铜管及不锈钢管材时,均应在管材内部使用惰性气体保护并符合下列要求:

  1  医用气体管材焊接应使用氮气或氩气保护,不应使用二氧化碳气体;

2  应在未焊接的管路端口内部供应惰性气体,并应保证未被加热的邻近管路不受热交换影响而氧化;

3  施工现场应保持空气流通,防止过量惰性气体对人产生危害;

4  现场应记录氮气瓶数量,防止与医用气体气瓶混淆。

10.1.5  安装输送含有医用氧气的管道与设备时禁止使用油膏。

10.2       医用气体管道安装

10.2.1  医用气体管材及附件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满足以下要求:

1  管材应无外观制造缺陷。所有管材端口密封包装应完好,阀门、附件包装应无破损;

2  管材应保持圆滑、平直,不得有局部凹陷、碰伤、压扁等缺陷;

3  高压气体、低温液体管材不应有划伤压痕;

4  所有管材及附件无锈蚀现象;

5  阀门密封面应完整、无伤痕、毛刺等缺陷;法兰密封面应平整光洁,不得有毛刺及径向沟槽;

6  非金属垫片应保持质地柔韧,无老化及分层现象,表面无折损及皱纹;

7  未脱脂真空用管材及组成件必须作明确的区分标记。

10.2.2  所有医用气体管材、组成件进入工地前均应已脱脂清洗。不锈钢管材、组成件应经酸洗钝化、清洗干净并封装完毕,达到本规范5.1节规定的医用气体管材洁净标准。

10.2.3  医用气体管材切割加工应遵守以下要求:

1  医用气体管材下料时应使用机械方法或等离子切割,不得使用氧气乙炔焰切割和打孔;

2  管材切口应与管轴线垂直,端面倾斜偏差不应大于管道外径的1%且不得超过1mm;切口表面应处理平整,不得有裂纹、毛刺、凸凹、缩口等缺陷;

3  医用气体管材不应使用冲模扩孔;管材下料时禁止使用油脂或润滑剂。

10.2.4  医用气体管材坡口加工宜采用机械方法。坡口及其内外表面应进行清理,合格后应及时焊接。

10.2.5  医用气体管材现场弯曲加工应遵守以下要求:

1  现场弯曲加工应在冷状态下采用机械方法制作,不应采用加热方式制作弯管。管材宜用弯管器弯曲;

2  高压管材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5倍,其余管材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3倍。

10.2.6  弯管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得有裂纹折皱、分层等缺陷;

2  用于高压的管材,弯管任一截面上的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差不应超过弯管前外径的5%;用于中低压的管材,弯管任一截面上的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差不应超过弯管前外径的8%

10.2.7  高压管材在装配中可稍有弯曲,但须保证焊接处不受力。若焊接处受力方可弯曲,则弯后压力试验时应重点检查焊缝处情况。

10.2.8  管道组成件的预制应按《工业金属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进行。

10.2.9  医用气体铜管道及附件的焊接应符合:

1  医用气体铜管道之间、管道与附件之间的焊接连接均应为硬钎焊;

2  直管段、分支管道焊接均应使用管件,采用承插焊接。承插深度与间隙应符合《铜管接头 第一部分:钎焊式管件》GB11618.1的要求;

3  现场焊接的铜阀门,其两端应已包含预制连接短管;

4  铜管焊接应使用铜磷钎料并符合《铜基钎料》GB/T6418的相关规定,宜使用低银钎料;

5  铜钎焊施工前应经过焊接质量工艺评定及培训;

6  铜波纹膨胀节安装时,其直管长度不得小于100mm,允许偏差为±l0mm

10.2.10  不锈钢管道及附件的焊接应符合以下要求:

1  不锈钢管道应采用氩弧焊或等离子焊

2  除设计文件规定的管道冷拉伸或冷压缩焊口外不得强行组对;

3  管道对接焊口的组对内壁应齐平,错边量不得超过壁厚的10%;承插焊接时承插深度不小于4倍壁厚。焊接接头两侧200mm范围表面用碳水涂刷;

4  不锈钢管道分支连接时应使用管件焊接。

10.2.11  焊接后的不锈钢管焊缝外表面必须进行酸洗钝化,去除表面氧化层。

10.2.12  不锈钢管道焊缝质量应满足以下规定:

1  不锈钢管对焊焊缝加强高度不应小于0.1mm,角焊焊缝的焊角尺寸为3-6mm,承插焊接焊缝高度与外管表面齐平或高出外管1mm

2  不锈钢管焊缝不应有气孔、钨极杂质、夹渣、缩孔、咬边。凹陷不应超过0.2mm,凸出不应超过1mm

3  直径大于20mm的管道对接焊缝应焊透,直径不超过20mm的管道对接焊缝和角焊缝未焊透不得大于材料厚度的40%,且必须经泄漏性检查合格;

4  不锈钢管允许焊缝反面有焊漏,但必须保证管道流通面积;

10.2.13  医用气体管道现场焊接洁净度检查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场焊缝接头抽检率为0.5%,全系统焊缝抽检数量不少于10条;

2  抽样焊缝应纵向切开检查,管道及焊缝内部应清洁无氧化物和特殊化合物。

10.2.14  医用气体管道焊缝射线照相检查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射线照相的检验人员应按《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B/T9445或其它相关标准进行相应工业门类及级别的培训、考核,并持有相应考核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可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查;

2  焊焊缝射线照相的质量评定标准按《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 3323;铜管承插焊接未焊透深度指标按未焊接面积与承插面积之比计算;

3  高压医用气体管道和-29℃以下低温管道的焊缝应进行100%的射线照相检验,其质量不得低于级,角焊焊缝为级;

4  中压医用气体管道和所有中、低压医用氧气、医用氧化亚氮、医用二氧化碳、医用氮气管道应进行10%的射线照相检验,其质量不得低于级;

5  壁厚不超过2.0mm的不锈钢材质低压医用气体管道应进行10%的射线照相检验,其质量不得低于级;

6  低压铜材质医用气体管道(医用氧气、医用氧化亚氮、医用二氧化碳、医用氮气管道除外)可不进行射线照相检验,或按照设计要求抽检;

7  探伤合格率低于80%时,除返修不合格焊缝外还应按原来探伤比例进行扩探。

10.2.15  医用气体管道焊缝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直管段上两条焊缝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管材外径;

2  焊缝距离弯管起点不得小于管材外径且不宜小于100mm

3  环焊缝距支、吊架净距不应小于50mm

4  不应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

10.2.16  阀门安装时,应核对型号及介质流向标记。

10.2.17  直径大于100mm的医用气体管道阀门应设专用支架。

10.2.18  医用气体减压装置的减压性能检查:将减压装置出口压力设定为额定压力,在终端使用流量为0的状态下,分别检查减压装置每一减压支路的静特性24小时,其压力均不得超过额定压力的20%

10.2.19  管道与设备宜采用柔性连接。柔性连接器件(避震喉、软管)应符合医用气体安全性要求。

10.2.20  不锈钢管道作静电接地时,接地或跨接导线不得与不锈钢管道直接连接,应使用不锈钢板过渡。

10.2.21  医用气体管道焊接完成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脏物污染,直到全系统调试完成。

10.2.22  医用气体管道应分区、分段以及全系统做压力试验及泄漏性试验。

10.2.23  医用气体管道压力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中压医用气体管道应作液压试验,试验压力为管道设计压力的1.5倍;

2  液压试验介质为洁净水,不锈钢管道或设备进行试验时,水中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25×10‾6 (25ppm)

 3低压医用气体管道应作气压试验,试验压力为管道设计压力的1.15倍。试验介质为洁净的空气或干燥、无油的氮气;

4  医用真空管道应作气压试验,试验压力为0.2MPa。试验介质为洁净的空气或干燥、无油的氮气。

5  医用气体管道压力试验应维持试验压力至少10分钟,管道无泄漏、外观无变形为合格。

10.2.24  医用气体管道应进行24小时泄漏性试验。正压管道试验压力为管道的设计压力,真空管道试验压力为真空压力70kPa泄漏率按式10.2.23计算:

                 10.2.24

式中:

A —— 小时泄漏率(真空为增压率)%

P1 —— 试验开始时的绝对压力(MPa)

P2 —— 试验终了时的绝对压力(MPa)

t1 —— 试验开始时的温度()

t2 —— 试验终了时的温度()

10.2.25  医用气体管道泄漏性试验应满足以下规定:

1  医用气体管道在未接入终端组件时,小时泄漏率不得超过0.05%

2  压缩气体管道接入终端组件后的小时泄漏率不应超过0.3%

3  真空管道接入终端组件后的小时泄漏率不应超过1.0%

10.2.26  医用气体管道在安装终端组件之前应使用干燥、无油的空气或氮气吹,在安装终端组件之后除真空管道外应进行颗粒物检测,并符合以下检验要求:

1  吹扫或检测压力不得超过设备和管道的设计压力;

2  吹扫测试应从距离区域阀最近的终端插座开始,直至该区域内最远的终端;

3  吹扫效果验证或颗粒物检测应在150 l/min流量下至少进行15秒;

  4  使用含50μm孔径滤布、直径50mm的开口容器进行检测,不应有残余物。

10.2.27  管道吹扫合格后,应由施工单位会同建设单位共同检查,并应按规定填写管道系统吹扫记录隐蔽工程(封闭)记录

10.2.28  医用气体管道在下列情况下应设保护:

  1  管道穿越墙、隔离物和楼板时应设套管,套管内的医用气体管道不应有焊缝或接头。穿楼板套管应高出地板面不小于50mm

2  与经过防火或缓燃处理的木材接触时,应防止管路腐蚀;

3  采用非金属材料隔离时,应防止隔离物收缩时脱落。

10.2.29  医用气体管道支吊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支吊架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5.2.12条的要求;

2  支架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现场制作的支架应除锈并涂二道以上防锈漆;

3  医用气体管道与支架间应有绝缘隔离措施。

10.2.30  医用悬吊式供应设备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1  设备应固定于土建预埋件上;

  2  当设备采用压缩空气作升降动力时,安装前应确认空气参数能满足使用要求。

10.2.31  医用气体终端组件外部有遮盖装饰物时,应设有明确的文字指示标识。

10.2.32  医用供应设备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6.4节要求,医用供应设备带中心线的安装高度距离地面宜为1350-1450 mm

10.2.33  所有医用气体供应设备应作等电位接地。

10.2.34  所有医用气体供应设备内管道应按第10.2.24-10.2.25条规定进行泄漏性试验。

10.3       医用气源站安装

医用压缩空气站安装及调试

10.3.1  空气压缩机及其附属设备的安装应依据设备商提供的说明及安装要求进行,并遵守《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5第二章的规定。

10.3.2  压缩空气站内所有气体连接管道均应经脱脂处理,符合医用气体管材洁净度要求。

10.3.3  压缩空气站内管道应分段吹扫干净方可接入各附属设备。

10.3.4  应有独立的配电柜与电网连接。

10.3.5  压缩空气站内管道应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进行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

10.3.6  压缩空气站内应分段按本规范第10.2.23条规定进行压力试验并合格。

10.3.7  压缩空气站内管道应按本规范第10.2.24-10.2.25条的规定进行泄漏性试验。

10.3.8  空气压缩机及附属设备应按设备说明书的指导进行试运转。

 医用真空站安装及调试

10.3.9  真空泵及其附属设备的安装应依据设备商提供的说明及安装要求进行,并遵守《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5有关章节的规定。

10.3.10  真空泵安装的纵向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1000,横向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2/1000

10.3.11  液环式真空泵应注水清洗泵腔,直至放水孔放出清洁水为止。

10.3.12  有联轴器的真空泵应进行手工盘车检查,电机和泵的转动应轻便灵活、无异常声音。

10.3.13  应检查真空管路及阀门等附件,保证管路等通径;真空泵排气管道应尽量短直,管道口径无局部减小。

10.3.14  真空电磁阀安装前应先通电试验,并在运动部位涂润滑防锈油膏。

10.3.15  应有独立的配电柜与电网连接。

10.3.16  真空站内管道接地符合本规范第10.3.5条规定。

10.3.17  真空站内管道应分段按本规范第10.2.23条规定进行压力试验并合格。

10.3.18  真空站内管道应按本规范第10.2.24-10.2.25条的规定进行泄漏性试验。

10.3.19  真空泵及附属设备应按设备说明书的指导进行试运转。

 医用液氧贮罐站安装及调试

10.3.20  立式医用液氧贮罐罐体倾斜度应小于1/1000

10.3.21  医用液氧贮罐应使用地脚螺栓固定在基础上,不得采用焊接固定。

10.3.22  医用液氧贮罐、蒸发器与医用液氧管道的法兰联接,应使用医用液氧贮罐商提供的低温密封垫,必须采用铜或奥氏体不锈钢连接螺栓,常温预紧后在低温下再拧紧。

10.3.23  医用液氧贮罐周围7范围内的所有导线、电缆应设置金属套管,不应裸露。

10.3.24  医用液氧贮罐站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采取防雷接地装置。

10.3.25  医用液氧供应源的管道系统应按本规范第10.2.23条规定进行压力试验。

10.3.26  医用液氧供应源管道系统应按本规范第10.2.24-10.2.25条的规定进行泄漏性试验。

10.3.27  首次加注医用液氧前,应按设备说明书使用无油干燥的氮气对医用液氧贮罐吹扫,并进行置换和预冷。

10.3.28  医用液氧贮罐初次加注完毕后,应缓慢调压并实施48小时现场监控。

 医用分子筛(PSA制氧站安装及调试

10.3.29  空气压缩氧气压缩机的安装应按《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5及本规范10.3进行。

10.3.30  按医用分子筛(PSA制氧机说明书安装附属设备。

10.3.31  PSA制氧机电源及电控柜测试应符合本规范10.3.4-10.3.5条的要求。

10.3.32  PSA制氧机管道系统应按本规范第10.2.23条规定进行压力试验。

10.3.33  PSA制氧机管道系统应按本规范第10.2.24-10.2.25条的规定进行泄漏性试验。

10.3.34  PSA制氧站内管道接地应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进行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

10.3.35  按医用分子筛(PSA制氧机说明书进行空压机调试与整个装置联合试运转。

 医用气体汇流排间安装及调试

10.3.36  医用气体管道穿越汇流排间墙壁时应加设套管,管道与套管的间隙应用难燃材料填充。

10.3.37  汇流排管道及安全放散管道应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进行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

10.3.38  汇流排管道系统应按本规范第10.2.24-10.2.25条的规定进行泄漏性试验。

10.3.39  应按设备说明书进行汇流排减压、切换、报警等装置的功能测试。

10.3.40  焊接绝热气瓶汇流排气源还应进行配套的汽化器性能测试。

11  医用气体系统检验与验收

11.1  一般规定

11.1.1所有新建医用气体子系统及其管道、附件均应进行检验与验收,确保系统完全符合本规范规定。

11.1.2系统改扩建或维修后应进行检验与验收,且仅限于拆除、更换、新增或被分离部分的区域。其检验与验收应为变更点使用端的气体供应区域。对未影响管道系统的气源设备或气体报警更换,只需对这些设备或报警进行功能检验。

11.1.3施工中应由施工质检人员按本规范要求施工质量进行检验,并做好记录。

11.1.4验收方确认验收系统符合本规范要求后,方可签署验收合格证书。

11.1.5检验报告应对所有发现问题和处理结果作详细记录并归档。

11.1.6隐蔽工程必须由相关方共同检验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作。

11.2  施工中进行的检验

11.2.1一般规定

1 本节规定的检验应在系统验收前进行并形成文件记录。

2 检验气体应为干燥、无油的氮气或符合本规范的3.0.1条规定的医疗空气。

3 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应先分别检验合格后方可接入系统,进行系统的整体检验。

11.2.2  医用气体管道施工中应按本规范第10.2.13条的规定进行焊缝洁净度检验。

11.2.3  医用气体管道在封闭或暗装前应进行外观和标识检验。包括对各种管道、管道组成件、管道支撑的检查并符合本规范10.2节的有关规定。

11.2.4  医用气体管道应按本规范第10.2.26条的规定进行初步吹扫。

11.2.5  医用气体系统应进行交叉错接检验及标识检查,并符合以下要求:

  1  检验在安装终端组件后进行;

  2  每种医用气体管道均应分别进行检验;压缩气体测试压力为0.4MPa,真空为0.2MPa

  3  除被检验的气体管道外,其余管道应与气源断开,将管道压力降至常压;

  4  用各专用气体插头逐一检验终端组件,应确认仅被检验的气体终端组件内有气体供应,其余管道为常压状态;

  5  检验中应同时确认终端组件的标识与所检验气体管道介质一致。

11.2.6  医用气体管道应进行颗粒物检验并符合本规范10.2.26条的有关规定。

11.2.7  医用气体管道应按本规范10.2.22-10.2.25条的有关规定进行压力试验和泄漏性试验。

11.2.8  医用气体管道应检查阀门标识与其控制区域的正确性。医用气体减压装置应按本规范第10.2.18条进行检验。

11.2.9  终端组件在安装前应进行以下测试:

1 连接性能检验应满足本规范第6.1节有关规定;

2 气体终端底座与终端插座、终端插座与气体插头之间的专用性(不可互换)检验;

3 终端组件的标识检查,并符合本规范第5.5节有关规定;

4 终端组件的压力降检验应满足本规范第6.1节有关规定。

11.2.10  验收前,施工方宜自己进行气源性能检测、报警装置性能检验、终端组件处气体流量检验和医用气体品质检验,并满足本规范第11.3节的相关要求。

11.3  医用气体工程系统的验收

11.3.1一般规定

1  医用气体工程系统的验收应由国家主管部门指定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2  医用气体工程全面完工后方可进行系统验收,所有检验完成后验收方应提供有效的验收报告。

3  验收时应检验以下文件与记录:

a 相关设计图纸、设计修改文件及材料证明报告;

b 施工中应进行的所有测试的文件与记录;

c 所有气源设备、末端设施流程图及电气原理图;主要设备使用说明书、维护手册。

  4  验收时应确认所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已取得使用证,压力表、安全阀已按相关规范进行了检验并取得合格证。

  5  未接入设备时的检验气体应为干燥、无油的氮气或符合本规范的3.0.1条规定的医疗空气。

6  所有检验报告应详细记录可能发现的问题与改正结果,所有文件和记录应存档。

11.3.2  系统验收应进行泄漏性试验并符合第10.2.24-10.2.25条的规定。

11.3.3  系统验收应检查所有管道、配件和系统设备标识的正确性。

11.3.4  管道系统上的所有阀门应确认其气体标识与控制区域标识是否正确。

11.3.5  系统验收应进行交叉错接检验及标识检查并符合本规范第11.2.5条规定。

11.3.6  系统验收应进行气体专用性检查并符合本规范第11.2.9条(1-3)的规定。

11.3.7  医用气体监测与报警系统检验应满足以下要求:

11.3.7.1  一般规定

1  新增或改扩建的管道系统接入现有管道系统之前应进行气体报警测试;

2  医用气体系统投入使用前应对每一种气体的气源报警、区域报警及其所有报警功能进行逐一检验。

11.3.7.2  气源报警检验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本规范第7.1.2.4条中所有报警内容都应进行检验验证,报警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7.1.1.2条的规定;

2  如计算机系统作为气源报警时,应进行相同报警内容检验,且计算机系统应符合本规范第7.1.2.6条规定。

11.3.7.3  区域报警应符合:当区域内压缩气体管道压力低于额定压力20%,真空压力降至40kPa以下时,相应气体的区域报警器应启动声光报警,报警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7.1.1.2条规定。

11.3.7.4  确认不同医用气体的报警装置之间不存在交叉或错接。

11.3.7.5  确认不同医用气体的报警装置的标记与测试气体相一致。

11.3.7.6  如医用气体系统设置了集中监测与报警装置,应确认其功能完好,报警的标记与测试气体相一致。

11.3.8  如医用气体系统设置了减压装置,应检查其静态特性并符合本规范第10.2.18条的规定。

11.3.9  系统验收应进行气体管道颗粒物检测并满足以下要求:

1  检测按本规范第10.2.26条规定进行;

 2  应对每一种压缩气体系统的每一主要管道支路分别进行25%终端处抽检检验;

3  如有任何一个终端处检验不合格,则应重新检修后对该区域中所有的终端进行检验。

11.3.10  系统验收应进行管道洁净度检验并满足以下要求:

1 应对每一种压缩气体系统的每一主要管道支路距气源最远的一个气体终端处进行检验;

2 被测气体在终端处与气源处的碳氢化合物(包括甲烷)、卤代烃含量差值不得超过5×10-6

3 被测气体终端处气体的露点应至少满足本规范第3.0.1条中的医疗空气的露点规定

11.3.11  系统验收应进行气体管道运行压力、运行流量检测并符合以下规定:

1  运行压力测试应在管道系统连接所有设备及部件后进行,且检验气体应为各气源设备供应的气体;

2  所有气体终端组件处,在输出气体流量为零时,压力应在额定范围内;

3  所有压力为350-400kPa的气体终端组件处,在输出气体流量为100 l/min时压力降不得超过35kPa

4  器械用空气、医用氮气终端组件处的流量为140 l/min时压力降不得超过35kPa

5  医用真空终端组件处的真空流量为85 l/min时,相邻真空终端组件处的真空压力不得降至40kPa以下;

6  生命支持区域的医用氧气、医疗空气终端组件处的3秒内短暂流量应能达到170 l/min

7  每一医用气体子系统的每一主要管道支路中,打开1/5终端组件实现1/5额定终端途泄流量时,系统的压力降应在本规范9.3节规定的许可范围内。

11.3.12  医用气源应进行检验并满足以下要求:

11.3.12.1  医用空气源投入使用前应进行如下检验:

1  压缩机以1/4额定流量连续运行满24小时后检验气源取样口的医疗空气,空气质量应满足本规范表3.0.1的规定;

2  压缩机自动切换及自动投入运行功能检验;

3  制造商与本规范要求的其它功能及报警检验。

11.3.12.2  医用真空汇投入使用前应进行如下检验:

1  真空泵自动切换及自动投入运行功能检验;

2  制造商与本规范要求的其它功能及报警检验。

11.3.12.3  其它医用气源投入使用前应进行如下检验:

    1 医用液氧贮罐所有功能及本地报警检验;

2 医用液氧贮罐切换、汇流排切换、备用气源、紧急备用气源投入运行功能及报警检验;

3 备用气源、应急备用气源储量或压力低的有关功能与报警检验;

4 制造商与本规范要求的其它功能及报警检验。

11.3.13  每个医用气体子系统的管道应进行置换填充专用气体,以备监测及使用。

11.3.14  医用气体品质检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应对每一种压缩气体在气源及气体终端处分别通过专用气体分析仪器对气体品质进行分析;

 2 被测气体的品质在气源出口应符合本规范3.0.1条的规定,终端组件处气体主要组分的浓度与气源出口处的差值不应超过1%

 

 

 

附录A  医用气体终端组件的设置要求(资料性附录)

  医用气体终端组件的设置要求          A

部门

单元

氧气

真空

医疗空气

氧化亚氮/氧气混合气

氧化亚氮

麻醉或呼吸废气

氮气/器械空气

二氧化碳

/氧混合气

手术部

内窥镜/膀胱镜

1

3

1

1

1

1

1a

主手术室

2

3

2

2

1

1

1a

副手术室

2

2

1

1

1

1a

骨科/神经科手术室

2

4

1

1

1

2

1a

麻醉室

1

1

1

1

1

恢复室

2

2

1

门诊手术室

2

2

1

妇产科

待产室

1

1

1

1

分娩室

2

2

1

1

产后恢复

1

2

1

1

婴儿室

1

1

1

儿科

新生儿重症监护

2

2

2

儿科重症监护

2

2

2

育婴室

1

1

1

儿科病房

1

1

诊断学

脑电图﹑心电图﹑肌电图

1

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室(DSA)

2

2

2

1a

1a

MRI

1

1

1

CAT

1

1

1

眼耳鼻喉科EENT

1

1

超声波

1

1

内窥镜检查

1

1

1

尿路造影

1

1

直线加速器

1

1

1

病房及其它

病房

1

1a

1a

精神病房

烧伤病房

2

2

2

1a

1a

1a

ICU

2

2

2

1a

1a

CCU

2

2

2

1a

抢救室

2

2

2

透析

1

1

1

外伤治疗室

1

2

1

检查/治疗/处置

1

1

石膏室

1

1

1a

1a

动物研究

1

2

1

1a

1a

1a

尸体解剖

1

1

1a

心导管检查

2

2

2

消毒室

1

1

×

牙科、口腔外科

1

1

1

1a

1

普通门诊

1

1

 

 

 

 

 

 

 

 

注:1.本表为常规的最少设置方案,对于各类专科医院及特殊用途的设置应与医院研究后决定。

2.a表示可能需要的设置方案,×为禁止使用。

3.氧化亚氮/氧气混合气体也可由氧化亚氮与氧气在使用处按各50%的体积比混合后取得。

4.牙科空气、牙科真空通常与整个医用系统分开,自成系统。

 

 

 

 

 

 

 

 

 

 

 

 

 

附录B  医用气体的流量计算用表(资料性附录)

      医疗空气、医用真空与医用氧气流量计算参数                B.1

使用科室

医疗空气(l/min)

医用真空(l/min)

医用氧气(l/min)

Qa

Qb

η

Qa

Qb

η

Qa

Qb

η

麻醉诱导

40

40

10%

40

40

10%

100

5

25%

重大手术室、整形、神经外科

40

20

100%

80

40

75%

100

10

75%

小手术室

60

20

75%

80

40

50%

100

5

75%

术后恢复、苏醒

60

40

50%

40

40

25%

10

5

100%

重症监护

ICUCCU

60

60

50%

40

30

75%

10

5

75%

新生儿NICU

40

40

75%

40

20

25%

10

3

100%

分娩

20

15

100%

40

40

50%

10

5

25%

待产或家化产房

40

30

50%

40

40

50%

10

5

25%

产后恢复

20

15

25%

40

40

25%

10

3

25%

新生儿

20

15

50%

40

40

25%

10

3

50%

急诊、抢救室

60

60

15%

40

40

30%

100

5

15%

普通病房

60

15

5%

40

20

8%

10

5

15%

呼吸治疗室

40

30

50%

40

40

25%

-

-

-

创伤室

20

15

25%

60

60

100%

-

-

-

实验室

40

40

25%

40

40

25%

-

-

-

增加的呼吸机

80

80

50%

-

-

-

-

-

-

CPAP呼吸机

-

-

-

-

-

-

75

75

75%

门诊

20

15

10%

-

-

-

10

5

15%

 注:1、本表按综合性医院应用资料编制。

2、表中普通病房、创伤科病房的医疗空气流量系按照病人所吸氧气需与医疗空气按比例混合并安装医疗空气终端时的流量。

3氧气不应用作呼吸机动力气体。

4增加的呼吸机医疗空气流量应以实际数据为准。

 

氮气或器械空气流量计算参数             B.2

使用科室

Qa(l/min)

Qb(l/min)

η

手术室

350

350

50%(小于4)

25%(大于4)

石膏室、其它科室

350

-

-

射流式麻醉废气排放(共用)

20

20

见表B.7麻醉废气排放流量计算参数

气动门等非医用场所

按实际用量另计

 

  牙科空气与真空计算流量                   B.3

气体种类

Qa(l/min)

Qb(l/min)

η

η

牙科空气

50

50

80%(小于10张牙椅的部分)

60%(大于10张牙椅的部分)

牙科真空

300

300

注:QaQb的数值与牙椅具体型号有关,数值有差别。

 

 

  氧化亚氮流量计算参数                        B.4

使用科室

Qa(l/min)

Qb(l/min)

η

抢救室

10

5

25%

手术室

15

5

100%

妇产科

15

5

100%

放射诊断(麻醉室)

10

5

25%

重症监护

10

5

25%

口腔、骨科诊疗室

10

5

25%

其它部门

10

-

-

 

  氧化亚氮、氧气混合气体流量计算参数             B.5

使用科室

Qa(l/min)

Qb(l/min)

η

待产/分娩/恢复/产后(<12间)

275

5

50%

待产/分娩/恢复/产后(>12间)

550

5

50%

其它区域

20

10

25%

 

 二氧化碳气源计算流量                B.6

使用科室

Qa(l/min)

Qb(l/min)

η

终端使用设备

20

5

100%

其它专用设备

另计

 

    麻醉或呼吸废气排放流量计算参数                   B.7

使用科室

η

Qa Qb(l/min)

抢救室

25%

80–130粗真空方式)

60(共用真空或独立真空气源)

50–80(射流方式,高)

25–50(射流方式,低)

手术室

100%

妇产科

100%

放射诊断(麻醉室)

25%

口腔、骨科诊疗室

25%

其它麻醉科室

15%

 

 

 

 

 

 

 

 

 

 

 

附录C  医用气体终端组件测试方法

C.1  医用压缩气体和真空终端组件测试

所有医用压缩气体终端组件的测试气体均应使用干燥、无油的氮气或使用符合本规范第3.0.1款规定的医疗空气或器械用空气。

测试环境条件:在23℃± 2℃环境温度、大气压力情况下测试(除另有说明)。

参考工况:流量在23℃101.3kPa下修正。

1. 流体阻力测试(6.1.8测试)

除氮气及器械用空气终端组件外,所有医用压缩气体终端组件应采用图C1所示的典型配置测试装置;真空终端组件应采用图C2所示的典型配置测试装置;氮气及器械用空气终端组件应采用图C3所示的典型配置测试装置。

气体终端组件进气口的实验压力及实验流量应按本规范第6.1.8款要求设置,并测量压降。

1. 压差测量装置     2. 压力表     3. 减压装置         4. 流量表

5. 插有医用气体专用插头的终端组件   6. 流量调节阀   7.压力供应源

C1. 典型医用压缩空气终端组件(除氮气及器械空气外)压降测量装置

 

1. 压差测量装置     2. 真空压力表     3. 真空减压装置        4. 流量表

5. 插有医用气体专用插头的终端组件   6. 流量调节阀   7.真空供应源

C2. 典型压缩真空终端组件压降测量装置

 

1. 压差测量装置     2. 压力表     3. 减压装置      4. 流量表 

 5. 插有医用气体专用插头的气体输入终端组件   6. 流量调节阀   7.压力供应源 

 8. 插有医用气体专用插头的气体输出终端组件   9. 气体输入、输出终端组件连接装置

C3. 典型氮气及器械空气压降测量装置

2. 医用气体专用插头插入终端组件所需的力与力矩测试(6.1.92)测试)

把医用气体专用插头连接到的所需的测量装置,并将气体终端组件按厂家建议的步骤固定在水平或垂直面上。

在气体终端组件的底座进气口施加测试气体:氮气及器械空气终端组件的测试气体压力应为1200 kPa, 其它医用压缩气体终端组件的测试气体压力应为600 kPa,真空终端组件的测试压力应为真空压力60 kPa

按厂家说明,插入相应的医用气体专用插头至测试的终端组件,并记录完全插入及啮合所需的力及力矩。

3. 医用气体专用插头拔出终端组件所需的力及力矩测试(6.1.93-4)测试)

把医用气体专用插头连接到的所需的测量装置,并将气体终端组件按厂家建议的步骤固定在水平或垂直面上。

在气体终端组件的底座进气口施加测试气体:氮气及器械空气终端组件的测试气体压力应为640 kPa, 其它医用压缩气体终端组件的测试气体压力应为320kPa,真空终端组件的测试压力应为真空压力。40kPa

按厂家说明,插入相应的医用气体专用插头至测试的终端组件直至完全啮合。然后再释放锁定机械装置并拔出医用气体专用插头,记录释放每一个锁定机械装置时所需的力和力矩。如果设有医用气体专用插头施压装置以减少气体插头脱离锁定机械装置时所需的力,则还需测量该装置所需的力和力矩。

4. 机械强度试验(6.1.95)测试)

将气体终端组件按厂家建议的步骤固定在合适的面上,并在气体终端组件的底座进气口施加测试气体:氮气及器械空气终端组件的测试气体压力应为1200kPa, 其它医用压缩气体终端组件的测试气体压力应600kPa,真空终端组件的测试压力应为真空压力60kPa

插入相应气体的试验用实心气体插头至测试气体终端组件后,施加500N拉伸力并保持1分钟。随后去除该拉伸力,检查终端组件功能是否完好,泄漏是否符合本规范第6.1.10款规定。

将气体终端组件拆卸,检查气体终端组件所有零部件及气体插头是否有损坏或变形。

5. 泄漏测试(6.1.10测试)

把医用气体专用插头连接到的所需的测量装置,并将气体终端组件按厂家建议的步骤固定在水平或垂直面上。

在气体终端组件的底座进气口施加测试气体:氮气及器械空气终端组件的测试气体压力应为640kPa1200kPa, 其它医用压缩气体终端组件的测试气体压力应为320kPa600kPa,医用真空终端组件的测试压力应为真空压力60kPa

1  在以上最小测试压力及最大测试压力条件下,分别测量气体终端组件的泄漏。

2  保持气体终端组件中测试气体压力,插入相应气体的试验用实心气体插头至测试气体终端组件后,分别测量气体终端组件在以上最小测试压力及最大测试压力条件下气体终端组件的泄漏。

3  距气体终端组件最突出的外表面50mm处,在试验用实心气体插头的长轴线上垂直施加一个20N的力,分别测量气体终端组件在该作用力情况下及按以上最小测试压力及最大测试压力条件下气体终端组件的泄漏。

6. 气体终端不可互换性测试(6.1.3测试)

把所有气体种类的医用气体专用插头依次插入所需测试的气体终端组件的插座上进行测试。

7. 医用气体专用插头有效连接测试(6.1.91)测试)

将相应的医用气体专用插头插入所需测试的气体终端组件的插座上,检查是否能察觉到触觉及听觉上的锁定指示。

8. 耐久性测试

1  气体终端插座耐久性测试

将待测气体终端组件按厂家建议的步骤固定在水平或垂直面上,并在气体终端组件的底座进气口施加测试气体:氮气及器械空气终端组件的测试气体压力应为1200kPa, 其它医用压缩气体终端组件的测试气体压力应600kPa,医用真空终端组件的测试压力应为真空压力60kPa

用铬含量17%以上、表面布氏硬度为210HBW 1/30(根据《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1部分:试验方法》GB/T 231.1)的耐腐蚀钢材制成的测试用医用气体专用插头插入测试气体终端插座。插拔频率每分钟不应超过10次,并且每插拔1000次后或按厂家要求插拔间隔更换密封件(取间隔次数更大者)情况下,总插拔次数达到10000次后,气体终端组件性能应仍满足本规范第6.1I的规定。

2  医用气体专用插头耐久性测试

将符合本规范第6.1I规定的待测气体的气体终端组件按厂家建议的步骤固定在水平或垂直面上,并在气体终端组件的底座进气口施加测试气体:氮气及器械空气终端组件的测试气体压力应为1200kPa,其它医用压缩气体终端组件的测试气体压力应600kPa,医用真空终端组件的测试压力应为真空压力60kPa

将待测的医用气体专用插头插入相应的气体终端插座。插拔频率每分钟不应超过10次,并且每插拔1000次后或按厂家要求插拔间隔更换密封件(取间隔次数更大者)情况下,总插拔次数达到10000次后,与医用气体专用插头相关的气体终端组件性能应满足本规范第6.1I相关的规定。

C.2  麻醉气体排放系统的终端组件测试

测试气体应使用干燥、无油的氮气或使用符合本规范第3.0.1款规定的医疗空气或器械用空气。

测试环境条件:在23℃± 2℃环境温度、大气压力情况下测试(除另有说明)。

参考工况:流量在23℃101.3kPa下修正。

1. 流体阻力测试(6.1.17测试)

麻醉气体排放系统的终端组件应采用图C4所示的典型配置测试装置。

气体终端组件进气口的实验压力及实验流量应按本规范第6.1.17款规定设置,并测量压降。

1. 压差测量装置     2. 流量计     3. 插有麻醉气体排放专用插头的终端组件 

 4. 流量调节阀   5.真空供应源

C4. 典型麻醉气体排放系统的终端组件压降测量装置

2. 麻醉气体排放专用插头插入终端组件所需力的测试(6.1.182)测试)

把麻醉气体排放专用插头连接到的所需的测量装置,并将气体终端组件按厂家建议的步骤固定在水平或垂直面上。

按厂家说明,在不借助螺口手柄或其它类似连接机械装置情况下,插入麻醉气体排放专用插头至待测的终端组件,并记录完全插入及啮合所需的力。

螺纹式气体接头不适用该测试方法。

3. 麻醉气体排放专用插头拔出终端组件所需力的测试(6.1.183-4)测试)

把麻醉气体排放专用插头连接到的所需的测量装置,并将气体终端组件按厂家建议的步骤固定在水平或垂直面上。

按厂家说明,在不借助螺口手柄或其它类似连接机械装置情况下,插入麻醉气体排放专用插头至待测的终端组件直至完全啮合。然后再释放锁定机械装置并按厂家说明拔出气体插头,记录释放锁定机械装置时所需的力。如果设有麻醉气体排放专用插头施压装置以减少气体插头脱离锁定机械装置时所需的力,则还需测量该装置所需的力。

螺纹式气体接头不适用该测试方法。

4. 机械强度试验(6.1.185)测试)

1 将气体终端组件按厂家建议的步骤固定在合适的面上,插入相应的试验用实心气体插头至测试气体终端组件后,施加500N拉伸力并保持60秒。随后去除该拉伸力,检查终端组件功能是否完好,泄漏是否符合本规范第6.1.19款规定。

将气体终端组件拆卸,检查气体终端组件所有零部件及气体插头是否有损坏或变形

2 将气体终端组件按厂家建议的步骤固定在合适的面上,并在气体终端组件的进气口施加77kPa测试气体并保持10分钟,随后去除测试压力,检查终端组件功能是否完好,泄漏是否符合本规范第6.1.19款规定。

将气体终端组件拆卸,检查气体终端组件所有零部件是否有损坏或变形

5. 泄漏测试(6.1.19测试)

把麻醉气体排放专用插头连接到的所需的测量装置,并将气体终端组件按厂家建议的步骤固定在水平或垂直面上。

在气体终端组件的底座进气口施加测试气体,测试气体的最大压力及最小压力应符合按厂家规

1  在最小测试压力及最大测试压力条件下,分别测量气体终端组件的泄漏。

2  保持气体终端组件中测试气体压力,插入相应的试验用实心气体插头至测试气体终端组件后,分别测量气体终端组件在最小测试压力及最大测试压力条件下的气体终端组件泄漏。

6. 气体终端不可互换性测试(6.1.132)测试)

把所有气体种类的专用气体插头依次插入所需测试的气体终端组件的插座上进行测试。

7. 麻醉气体排放专用插头有效连接测试(6.1.181)测试)

将麻醉气体排放专用插头插入所需测试的气体终端组件的插座上,检查是否能察觉到触觉及听觉上的锁定指示。

8. 废气接收或排放软管与软管插口连接测试(6.1.16测试)

在软管及其接口的测试样品上施加一个600N的轴向力并保持60秒,试验结束后应销毁测试样品软管。

9. 耐久性测试

1  气体终端插座耐久性测试

将待测气体终端组件按厂家建议的步骤固定在水平或垂直面上,用铬含量17%以上、表面布氏硬度为210HBW 1/30(根据《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1部分:试验方法》GB/T 231.1)的耐腐蚀钢材制成的测试用气体插头插入测试气体终端插座。插拔频率每分钟不应超过10次,并且每插拔1000次后或按厂家要求插拔间隔更换密封件(取间隔次数更大者)情况下,总插拔次数达到10000次后,气体终端组件性能应仍满足本规范第6.1II的规定。

2  麻醉气体排放专用插头耐久性测试

将符合本规范第6.1II规定的气体终端组件按厂家建议的步骤固定在水平或垂直面上,将待测的麻醉气体排放专用插头插入气体终端插座。插拔频率每分钟不应超过10次,并且每插拔1000次后或按厂家要求插拔间隔更换密封件(取间隔次数更大者)情况下,总插拔次数达到10000次后,与麻醉气体排放专用插头相关的气体终端组件性能应满足本规范第6.1II相关的规定。

 

 

 

 

 

 

 

 

 

 

 

 

 

 

 

 

附录D  医用气体低压软管组件测试方法

测试气体可使用干燥、无油的氮气或使用符合本规范第3.0.1款规定的医疗空气或器械用空气,也可使用软管组件本身设计规定的气体或混合气体作为测试气体。

测试环境条件:在23℃± 2℃环境温度、大气压力情况下测试(除另有说明)。

参考工况:流量在23℃101.3kPa下修正。

1.流体阻力测试6.2.10测试)

    保持软管笔直状态,没有弯曲或扭结,在进气口充入测试气体至测试压力,流量增至测试所需流量时测量组件的流体阻力。

测试压力及测试流量应符合本规范6.2.10款规定。

2.泄漏测试(6.2.9测试)

1  将所有软管组件的出气口用试验用实心接头封住,并按本规范第6.2.91)款规定的测试压力对软管组件施压且维持60秒后,测试泄漏。

2  对装有止回阀的软管组件,直接按本规范第6.2.91)款规定的测试压力对软管组件施压且维持60秒后,测试泄漏并记录和步骤(1)测试的结果的差异。

3. 气体终端不可互换性测试(6.2.21测试)

使用按图D1所示的带专用气体连接件的夹具,并将软管两端接口连接至夹具上相匹配的连接部件。

1. 气体插头   2. 标识区域(如氧气软管连接测试夹具  3. NISTDISSSIS螺母或螺纹接头 

4. NISTDISSSIS接口    5.终端组件或终端插座

D1. 典型软管连接测试夹具

4. 机械强度测试(6.2.4测试)

1 连接软管组件的进气口末端至水压供应装置,并按本规范第6.2.41)的规定施加压力(参见GB/T 5563)。测试结束后应销毁测试样品软管。

2  对测试软管及接头施加本规范6.2.42)的规定轴向测试压力并维持60秒,测试结束后应销毁测试样品软管。

5. 承压变形测试(6.2.5测试)

1长的软管做测试样品,按照《扩口式可调向端三通管接头》GB/T 5633描述的方法进行承压变形测试。

在试样承受50kPa静压时测量软管直径,然后增压至1400 kPa并维持5分钟后在重复测试软管直径。

6. 抗阻塞测试(6.2.2测试)

按图D2所示测试装置进行测试:

将软管试样在21-25℃环境中放置4小时以上,然后将其放置在图D2的测试夹具中,并连接至气体或真空汇,测试气体压力应符合本规范第6.2.2条规定。

将流量调至20 l/min,注意观察并记录流量计读数。

按图D2所示对测试衬垫施压,施加压力应符合本规范第6.2.2条规定,压力维持60秒后记录流量计读数并比较计算施压前后流量差。

解除测试压力,观察是否在解压后5分钟内流量恢复至20 l/min

 

测试夹具

1  压力表             2   测试衬垫      3  流量调节阀      4  流量表

a  测试气体流量:20 l/min      b  施加压力

 

测试图解

1  软管试样       a  施加压力    b  该尺寸应大于软管外径2

                                                 D2 抗阻塞测试装置

 

 

 

 

 

 

 

 

 

 

 

 

 

附录E  医用供应设备机械强度测试方法

1. 抗撞击试验(6.3.4.11)测试)

把一个大约装了一半沙的,总重为200N0.5m宽的袋子悬挂起来,并形成1m的摆长,在水平偏移量为0.5m的地方将其释放,让它撞击根据制造商的指导安装的医用供应设备。此试验的示意图如图E1所示。以上试验应在医用供应设备的多个部位重复进行。


如果仅出现模塑破裂的现象不为试验失败,可继续进行。

 

1.1.1.1.1 1  摆长   2  偏移距离  3  已安装的医用供应设备

1.1.1.1.2 4  易损部位(范例)5  200N的沙包

E1 抗撞击试验

2. 静态载荷试验(6.3.4.12)测试)

应根据制造商的参数说明,在医用供应设备上均衡地分配负载

 

 

 

 

 

附录F 医用气体工程施工主要记录

隐蔽工程(封闭)记录                        F.1

项目:

区域:

工号:

记录编号:

隐蔽 

      部位:

封闭

 

 

 

             

图纸编号     

             

 

 

 

记录日期:

隐蔽

  前的检查:

封闭

 

隐蔽 

      方法:

封闭 

 

 

 

简图说明:                                                      

结论: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管道系统压力试验记录                                         F.2

项目:

区域:

工号:

试验日期:        

记录编号:

管段号

材质

设计参数

压力试验

泄漏性试验

要求

压力

(MPa)

介质

试验压力(MPa)

试验

介质

鉴定

结论

试验压力(MPa)

试验

介质

包含终端数量

计算

泄漏率

维持

时间

起始

压力

终了

压力

试验

泄漏率

鉴定

结论

 

 

 

 

 

 

 

 

 

 

 

 

 

 

 

 

 

 

 

 

 

 

 

 

 

 

 

 

 

 

 

 

 

 

 

 

 

 

 

 

 

 

 

 

 

 

 

 

 

 

 

 

 

 

 

 

 

 

 

 

 

 

 

 

 

 

 

 

 

 

 

 

 

 

 

 

 

 

 

 

 

 

 

 

 

 

 

 

 

 

 

 

 

 

 

 

 

 

 

 

 

 

 

 

 

 

 

 

 

 

 

 

 

 

 

 

 

 

 

 

 

 

 

 

 

 

 

 

 

 

 

 

 

 

 

 

 

 

 

 

 

 

 

 

 

 

 

 

 

 

 

 

 

 

 

 

 

 

 

 

 

 

 

 

 

 

 

 

 

 

 

 

 

 

 

 

 

验收单位: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管道系统吹扫/颗粒物检验记录                                       F.3

项目:

区域:

工号:

日期:        

记录编号:

管段号

长度

m

材质

介质

吹扫/检验

压力(MPa)

介质

吹扫时间/

收集时间

鉴定结果

管线复位与检查

(含垫片、盲板等)

 

 

 

 

 

 

 

 

 

 

 

 

 

 

 

 

 

 

 

 

 

 

 

 

 

 

 

 

 

 

 

 

 

 

 

 

 

 

 

 

 

 

 

 

 

 

 

 

 

 

 

 

 

 

 

 

 

 

 

 

 

 

 

 

 

 

 

 

 

 

 

 

 

 

 

 

 

 

 

 

 

 

 

 

 

 

 

 

 

验收单位: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反面词采用不应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反面词采用不宜不可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时,采用

2  规范中指明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应符合……的要求或规定

 

第1楼:游客4690 [2012/5/2 8:19:46]
非常好,感谢
第2楼:tanqiangyu [2012/6/27 11:31:51]
有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了。
第3楼:游客1208 [2014/7/8 20:39:39]
===引================================================================
联合发布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1.1.1.1 201×-××-××实施
201×-××-××发布
医用气体工程...
=====================================================================

[当前:1|分页数:1]记录数:3

1


普通帖 多彩帖
标题:

回复内容

快捷键:Ctrl+Enter(提交回复)


Copyright©2001版权所有_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webmaster@cngspw.com  浙ICP备10209442号-1 ICP经营许可证 浙B2-20100450
服务热线:0571-85065806  传真:0571-85065896 地址:杭州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园区费家塘路588号4号楼402-403室
主办单位: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法律顾问:汪卓君律师(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
cngspw.com(hangzhou_china),Ltd;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execute:707.031